好笑的是,有传说洛阳铲是盗墓贼发明的,至今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盗墓贼,都是用一把洛阳铲出生入死。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心里就有数了,”这里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来明代洛阳就有盗墓风气。
1、洛阳铲真是盗墓贼发明的吗?有何依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确实如此,古代任何一项工具的发明,必须有着自己的作用。洛阳铲的唯一作用,就是辨别地下的土壤,然而,除了盗墓以外,没有人需要去辨别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土壤。所以,洛阳铲就是用于盗墓的,洛阳铲真正出现在大概200年前,地点是河南洛阳。当时是清代,河南邙山这里农民非常贫穷,土匪横行,地方政府贪腐,
无论是种地还是经商,在当时的洛阳都不太可能发财。于是,一些农民开始打起邙山墓葬的注意,洛阳是多个朝代的古都,邙山里面有大量古代墓葬。当时已经是清末,文物贩卖猖獗,从古墓内挖到一块好的古玉,卖到北京的古董店,就能赚到即前两甚至几万两银子。一时间,盗墓成为公开的秘密,当地很多农民晚上成群结伙去盗墓。然而,盗墓确实有着高度技术含量的工作,
其中最主要的是,你要能找到古墓的位置。古代的贵族、王室古墓,一般会深埋在地下10米甚至更多,防止被人破坏,古墓建设好以后,往往会有在墓上修筑坚实的封土甚至封石,以防止盗墓。所以,发现古墓并不容易,如果你不知道古墓的具体位置,采用胡猜的方式盗墓,可能花费多日挖掘了十几米的深坑,结果毛都没有一根。而挖掘如此深的坑,盗墓者还存在一定的危险,一旦塌方就会出人命,
由此,出现了洛阳铲。常见的洛阳铲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
简而言之,有了洛阳铲就无需费时费力去挖洞探测,直接用铲子戳一下就行了,根据铲子头带上来的泥土,有经验的盗墓贼可以瞬间判断是不是找到了古墓。有意思的是,1923年,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其实,盗墓贼作为考古学家的老师,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萨沙记得有个搞笑的案子,2个科班出身的考古教授试图挖掘一个宝塔的地宫。他们用课本上学到的只是,找了3个月,始终找不到地宫的入口在哪里,万般无奈下,他们只能重金去邀请一个刚刚服刑10年被释放的盗墓老汉。
2、洛阳铲和洛阳是什么关系?
在盗墓风口之下,探墓利器洛阳铲一时之间几乎与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共同成为了洛阳三宝,但说谈到专业考古,光有洛阳铲还是不行的。在中国,甚至闹过一个笑话,只要你带把洛阳铲和刷子,就是考古学家了,这当然是玩笑话,说明考古学家的装备还是非常差,更重要的是看个人经验。在考古界,洛阳铲被称之为神级别的装备,不会洛阳铲的人,都不好意思称自己的考古学家了,
而且好笑的是,有传说洛阳铲是盗墓贼发明的,至今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盗墓贼,都是用一把洛阳铲出生入死。那么传说中的洛阳铲,又有何来历呢?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海宁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他周游全国,见多识广,写了一本《广志绎》,记录各省地理风俗,这本书卷3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
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这里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来明代洛阳就有盗墓风气,所记“铁锥”,能入土及墓颇深,这就是几百年前洛阳曾经使用过的一种专门用于探寻地下古墓的铁铲,也就是洛阳铲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