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算是合肥这些个夜市卖龙虾里面,算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除了基本的合肥特色小龙虾之外,还有其他家没有的热卤,算是比较特色,各种卤菜先是经过卤制,你点过之后,还会用特制的卤料再进行加热,保证入味,还有他家海鲜粥也不错。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合肥的刚需市场仍然很大,一方面是合肥每年人口数量都在增加中,会进一步推动刚需市场;另一方面来看,选择高端住宅的不是很多,而且投资环境也不是很好,通过这些可以看得出来,合肥整个房产市场都还处在普通住宅的市场环境中,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1、你家的家谱有多少年了?
作为女子,按照老例儿,我的名字是不会被写在家谱上的,所以我也就没有机会见过跟我相关的家谱,只是听父母分别说起过。母亲这支的家谱,据说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有图有文字的幔布,最上面的老祖宗是有画像的,是第一代从外地搬到山西的先祖(大约也就一两百年前的人),其他各代便只有名字,没有画像了,但女子不在其列,家谱是各分支长子家轮流保管,一家一年。
每年大年三十的时候,她们老赵家的大小男丁们就会齐聚到保管家谱的族人家,把家谱从房顶上直接垂下来,一直铺到地面上,然后老少爷们们按照辈分依次排开,由家中族老带领着上供,磕头。我母亲年幼时也曾经爬门缝看过,说三十多号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甚是壮观,祭拜之后,就会将族谱折好,放在供桌上,大年初三还是初五的时候,原班人马重新操练一次,然后就会传给下一家保管。
父亲这边的族谱,在他在世的时候说过一次,隐约记得是像书那样的一个存在,是从光绪年间开始的,总之,是保存在隔壁村里的号称是定居当地的老祖宗长子这一脉的手里。同样的,也是每年三十,父亲兄弟几个会跟叔伯大爷们一起去隔壁村那户人家家里去拜祖先,阅家谱,只记得,父亲曾骄傲的说,那上面记载的远祖是一位在南北朝做过宰相的人。
当时年幼,还窃窃的想,那么大的官的子孙,怎么家里这么穷呀,长大后,联系山西本地历史,猜测,如果父亲所说属实,我怕是还有些鲜卑族的基因的吧。上学期间,还曾经去查过,发现确有一位北魏宰相后人改汉姓后姓氏与我相同,但是其并不著名,生平事迹也没查到。当时还有心的记下了他的名字,结果后来竟然给忘掉了,私下想来,可能是认错了,
2、合肥有哪些比较好的菜馆呢?
我们先来列举一部分,不知道会不会让把你们看饿:庐州烤鸭店:记住,一定要去宿州路的总店,其他分店感觉口味差距挺大的。必点的有:鸭油汤包,赤豆糊,鸭血粉丝,三鲜馄饨,反正我每次去就只点这几个,其他的虽然也吃过,但是没感觉出来特别有特色,人均消费:20左右赤豆糊张这样:鸭油汤包长这样子:庐州太太:合肥大概有5-6家分店,几乎每家分店人都居多,要做好超长时间的排队等候。
他们家很早很早以前是以实惠著称,但是近些年来也不是那么实惠了,不过好在很多菜的味道还不错,必点的有:基本上菜单推荐的都可以点,而且味道也都还不错,我自己经常点的有花甲、大白菜肉渣粉丝、面鱼、生煎包、剁椒鱼头。还有烧烤中的五花肉也不错,人均消费:30左右宿州路店的门头长这样:辣炒花甲,特点是花甲巨大!耿福兴:百年老店,芜湖起源的,但是在合肥也有2家分店,分别在罍街和步行街,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也有不少特色小吃。
必点的有:虾籽面、汤包、炸臭豆腐人均消费:30左右步行街店门头,具体地点在步行街靠近东边,百盛广场对边,长江剧院边上炸臭豆腐,黑黑的,外焦里嫩,但是他家这个酱有点咸,反正我不太喜欢:传说中的虾仔面:老房子酸菜鱼:地点在淮河西路与蒙城路交口往西100米,他家酸菜鱼算是我吃过的所有酸菜鱼里最好吃的,没有之一!感觉比大众酸菜鱼还好,虽然环境不怎么样,但是为了好吃,也常去,
经常点一份酸菜鱼,两个人吃足够了,有时候偶尔吃完再加一份鱼片,带回家第二天继续吃。必点的有:酸菜鱼、香菜粉皮肉丝、烤羊排人均消费:40左右一盆酸菜鱼,看着好多辣椒,但实际上并不算太辣,还有好多的芝麻,真的很香:千寿司:安农大南门边上一间很小的日料店,门头也很小,但是绝逼至少是整个安徽来说最好吃的日料,我觉得没有之一!店里最特色的就是美式卷类,各种鱼和水果、蔬菜的搭配,味道恰到好处,还有手握寿司,绝逼味道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