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抗战是全民抗战,却缺了那个省都不行,少了那支队伍都不可以。从古代到近现代,安徽历史上诞生了不少名人,来说说安徽籍的开国将军,六万桂军几乎没有生还,旅长十个死了九个,但随后发生了两广事变,陈济棠政权被推翻了,在抗战中,桂军以狼兵出名,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明朝,当时广西壮族土司组建地方武装,称为俍兵,狼师。
1、苏联抗日杀了多少日本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我们简单计算一下:1938年7月30日张鼓峰事件,日军526人阵亡,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日军8440阵亡。1945年8月苏联全面攻击关东军,日军21000人阵亡,三者相加,一共是3万人。日本方面的数据为:29525人阵亡,可见,苏联没有杀多少日本鬼子。美军一个冲绳战役就杀死日军9.5万人,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1945年之前,苏联和日本没有大规模作战。张鼓峰事件双方兵力很少,日军只出动了15676人,诺门罕战役,日军也只有75000人(实际参战的只有以23师团为核心的25000余人)。由于日军出兵很少,所以苏联无法歼灭很多敌人,到了1945年攻打已经面目全非的日本关东军时,苏军在1945年8月9日发动攻势,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电台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在翌日开始停火。
也就是说,苏联实际上只打了5天时间,在日军宣布投降的时候,苏联的攻势停留在克什克腾旗——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还在东北的边缘地区,没有占领任何一座中等以上城市。同苏军交手的,只有日军9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及各个国境警备队与苏军交战,其中只有第107、124、126、135师团以及国境警备队遭受了重创。
说通俗点,苏联还没怎么打,关东军就投降了,其实,打垮日本的毫无疑问是美工。日本陆军根本就没有实行过北上政策,而是直接南下了,所谓的60万关东军,在随后几年尽数南下和英美作战,甚至进入关内和国军作战。到了苏联最后捡现成便宜的时候,面对的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关东军,不过,苏联占领东北和北朝鲜以后,对于世界格局影响极大,对于中国、朝鲜、韩国也有重大的影响。
2、安徽出了哪些名人?
从古代到近现代,安徽历史上诞生了不少名人,来说说安徽籍的开国将军,安徽籍的开国将军128人,上将2人、中将12人、少将114人。主要分布在金寨(55人)、六安(34人)地区,洪学智洪学智,安徽金寨人,开国上将。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被誉为“六星上将”,抗美援朝战争后,洪学智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入朝作战,配合彭德怀工作,取得了不少战果,后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回国后,洪学智历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动乱结束后,洪学智出任中央军委委员、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李克农李克农,安徽巢县人,开国上将。李克农长期负责我党、我军的情报特工工作,功劳甚大,被誉为“特工之王”,革命年代,李克农领导我党的情报机构,和国民党军统、中统斗智斗勇,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
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戴笠、徐恩曾始终不是李克农的对手,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继续担任我党的情报主管,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上将。皮定均皮定均,安徽金寨人,开国中将,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率领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经20余天连续奋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封锁,抵达苏皖解放区,顺利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任务。
从此“皮旅”之名,天下闻名,随后,皮定均出任第三野战军24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华东地区的军事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皮定均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任军长兼政治委员赴朝作战,回国后,皮定均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原本皮定均的军衔是少将,不过毛主席非常肯定皮定均的功劳,说了句“皮有功,少晋中”,于是皮定均被授予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