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都惠陵成都武侯祠内的刘备惠陵,是与《三国志》里的记载最为接近的。其一,虽然在最权威的三国历史书籍,既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是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说确定刘备是葬在成都的,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侧,有一座高12米,呈圆锥形的古墓,整体规模占地3亩,古柏森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惠陵墓“,即刘备陵寝。
1、成都武侯祠的刘备墓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在闹市区?
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侧,有一座高12米,呈圆锥形的古墓,整体规模占地3亩,古柏森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惠陵墓“,即刘备陵寝。但是关于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刘备真身,这件事本身就是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都各执一词,不过以常识判断,我还是认为汉惠陵不过是刘备的衣冠冢的,以下几个理由,或许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其一,虽然在最权威的三国历史书籍,既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是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说确定刘备是葬在成都的,但是要知道陈寿做《蜀书》时刘备早就去世了,而且他也是根据蜀国的流传所编,并不是亲眼目睹。但是大家都知道,帝王陵寝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盗墓,如果汉惠陵是真墓,在近1800的历史中,谁不对这个如此显眼的宝库感兴趣?换句话说,这就有点明目张胆告诉别人我这有财宝啊,你快来挖的感觉。
所以这必定就是个假墓,而刘备葬在成都也是幌子的流传,用以吸引目标,其二: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还是《三国志》说的。该书记载甘皇后和刘备同葬,但是甘皇后是明确葬在奉节的,那刘备到底是奉节还是成都呢?这里不管是刘备真的葬在哪,也同时说明了《三国志》记载不一定就是对,其三:刘备4月死,8月下葬,前后时隔4个月,甚至跨越了炎热的夏季,途中颠簸3个月?怕不是臭气熏天咯。
当然了,还有人用《刘氏族谱》说事,说族谱里面也记载了刘备葬在成都,这就非常呵呵了,我国族谱最早是魏晋时期开始,五代十国由于战乱几近全部遗失,直到南宋朝才陆续有人开始修族谱。所以说,基本南宋以前人物的族谱,我们可以一个字,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用相信,刘备这都啥时候的了?你拿来演义,拿来戏说,你可以说我是刘备后人,诸葛亮后人,杨家将后人,我们有族谱,大家相视一笑也就过去了,
2、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手下心腹大将,也是他的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在四川一带站稳脚跟后,张飞长期镇守阆中,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巴西太守,封西乡侯,关羽遇害后,刘备起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起兵,在今重庆会和出川。结果张飞醉后鞭挞军士,被部下杀害,桃园三结义张飞遇害后葬于阆中州城之东,张飞墓坐北向南,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竹木成荫。
著名文学家曾巩在《桓侯庙记》中这样写道:”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廢,每岁大旱禱雨辄应。“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还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民国时期有个日本医生叫矢原谦吉,长期在中国行医,结识了很多中国政要即名人,
这位矢原谦吉后来写过一本名为《谦庐随笔》的集子,记录了一些名人趣事,其中有一篇《桓侯庙奇遇》的文章,讲述了张飞的一段故事。长江三峡云阳有个张飞庙,矢原谦吉和朋友游三峡时顺便游玩,云阳有两座张飞庙,山下的叫张侯庙,山顶的叫桓侯庙。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扔到云阳一带。
3、历史上刘备死后,真的就葬在了成都的惠陵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解决军饷,军阀们纷纷打起了古墓的主意,甚至还组建专门进行盗墓的部队,明目张胆地挖掘古墓,使盗墓成了公开化,这其中就包括:董卓、绿林军、赤眉军、曹操、孙权等。那时候的盗墓是个体力活,全靠人多力量大,不像近代孙殿英一类的盗墓贼,简单粗暴直接上炸药,为防止陵墓被盗,三国鼎立时的曹操、孙权、刘备,在修筑各自陵墓时,都作了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