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周边有哪些自驾游的地方推荐。保定周边自驾游的地方非常多了,宋有州学,明有府学,莲池书院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清末民初保定被称为“学生城”,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保定-朝阳南大街-沧榆高速-337国道-砂石线-五台山。
1、保定满城汉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1968年5月初,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解放军某部正在这里进行一项施工工程。这天中午,一群士兵在距离山顶30米、一个朝东的地带打了一个炮眼,当所有的士兵都撤到安全距离后,一位班长按下了引爆纽。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爆炸声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崩下来多少石头,只有很少的石头飞到空中,看到这个景象,班长和一个战士一前一后走向爆破点,炮眼处有一些乱糟糟的碎石,浓烟弥漫,看不太清楚里面的样子。
班长走在前面,他示意战土卧倒,自己慢慢走进爆破点,战士看着班长一步步前行,突然间,班长的双腿一软,半截身子沉入地面,瞬间班长的身体就随着碎石渣消失不见。战士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只见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他的眼前战士大喊班长,下面没有回音,在外围等候消息的官兵看到出现异常情况,全都飞奔到洞口。施工部队的团长也急忙从附近的工地跑过来,他下达了命令:“救人要紧,立刻派人下去看看,
”救人的绳索很快固定好,两个士兵顺着绳子先后滑到洞底,他们找到了已经昏迷的班长,将他用绳子拴好,送回地面。不久,一个土兵在洞底向团长大声报告,说是在里面发现一座古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听说后,立刻赶赴现场。果然看到因解放军爆破而被发现的古墓的北耳室,考古工作者把这座墓起名为“满城汉墓1号墓”。
随着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号墓的整体形制也渐渐清晰,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犹如一个古”字。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许多铜器都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文字是属于金文的,而古墓中出土的铜盆上的文字接近汉隶;另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也和战国中山国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样,属于西汉风格,所以郑绍宗等人确定这座墓室西汉时期的中山,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中山,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考古工作者终于发现了能证明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字样的青铜酒器出现在专家们的面前。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算,“卅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数。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之久,其余的均不到30年,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2、如何评价保定这个地方?
保定市可以概括为: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一是京畿重地,与北京相伴而生,市区距京津石均为130公里左右,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历史上为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元设保定路,明建保定府,清设直隶总督署,解放后两度为河北省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处于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核心区,是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是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尧帝的出生和受封地,是燕文化发源地,曾经诞生了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王实甫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具有厚重的书院文化和红色文化,宋有州学,明有府学,莲池书院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清末民初保定被称为“学生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曾培养出1800多名高级将帅,
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曾创建北方最早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红旗谱》《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作品,反映了保定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光荣历史,目前,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5万人,保定体育全国闻名,培养了郭晶晶、庞伟、王涵等20位世界冠军,被誉为“冠军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