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南京市 > 明孝陵地宫,明孝陵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明孝陵地宫,明孝陵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9 22:53:13 编辑:南京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明孝陵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明孝陵的建筑结构是“砖拱结构”。
你说呢...

明孝陵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2,明孝陵地宫开放吗

00:00 / 00:33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明孝陵地宫开放吗

3,明孝陵葬哪几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民族英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
朱元璋

明孝陵葬哪几位皇帝

4,明孝陵地宫可以进去吗

明孝陵地宫不可以进去,截止到2021年4月明孝陵地宫还没有挖掘。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3倍。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座的现象,以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筑。地宫殿堂设计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季老笑言,虽然朱元璋生前提倡节俭,并曾嘱咐要薄葬,但从孝陵地表建筑的豪华不难看出这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官样文章。“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地宫里随葬各种金银玉器、龙袍锦缎、仪仗用具及生活冥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所有的推测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宫谜底,只有待日后的发掘才能知晓。”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明孝陵以上内容参考 欧洲刊网-文史专家探测明孝陵地宫竟达4000多平方米

5,明孝陵有哪些主要建筑

明孝陵建造达二十五年,动用十万军工,破费甚巨。陵墓及其附属工程范围达四十五里,有下马坊、大金门、神碑、道亭、棂星门、御河桥、孝陵门、具服殿、孝陵殿、明楼等建筑。地面木结构建筑已毁于1853年的战火,现存遗迹主要有神道、陵园、地宫三部分。

6,探访明孝陵朱元璋皇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自古以来就有“虎踞龙盘”之说,六朝以来就被人们称为“钟阜龙盘,石城虎踞”。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址,以图皇权永固。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皇家陵寝 历史 悠久、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融铸于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一座皇陵就是一部史书,走过一座皇陵就如同穿越一段 历史 , 历史 记录着帝王的功过是非。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6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洪武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 朱元璋(1328—139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字国瑞,军事家,明朝开国皇帝,是平民出身的君主。朱元璋早年参与元末民变,反抗蒙元政权。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 社会 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在位期间廷杖大臣,废除丞相制,诛杀功臣,设锦衣卫等,使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巅峰,史称“洪武之治”,是中国 历史 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少有的暴君。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中国 历史 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例行节俭。 马皇后(1332—1382年):父马公,母郑媪,皆早卒。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朱元璋称帝前后,马氏给了很多帮助。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卒,同年九月葬于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马氏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帐下,因朱元璋作战勇敢,屡战屡胜,郭子兴认为其是个人才,便将闺女嫁给了他。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时时劝谏朱元璋多做善事,勤于内治, 安抚军心, 关心百姓疾苦充分反映了她的仁慈与贤德。 建陵 历史 洪武九年(1376年),时年49岁的朱元璋想安排后事了,正式开始筹建陵墓。朱元璋动足了一番脑筋,他看中了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选独龙阜为万年吉地。 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建成,历时32年。明皇室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因屡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寝地宫外,现仅存神道、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等。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同年葬入孝陵。相传朱元璋死后,有46位妃子替他殉葬。 陵寝规制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竟然呈北斗状布局。由下马坊、神道至陵墓,孝陵的整体布局形状很像北斗七星。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据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因此,在紫金山之阴就有了 11 座功臣墓。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 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在明代被划为禁区,禁止樵采,设孝陵卫。孝陵附近有懿文太子东陵,山北有功臣陪葬墓。 探访路线 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为神道,自下马枋至棂星门;后面为陵寝,在棂星门东北方。孝陵环以城,城周22.5公里,自下马坊至明楼纵深2.62公里。陵区内的主体建筑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和碑楼(俗称四方城)和神道。 下马枋:下马枋是明孝陵入口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 大金门:大金门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门向南,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向西走,过一道御河桥,就到了孝陵的碑楼。 碑楼:碑楼位于大金门北约70米处。碑楼也称神功圣德碑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作正方形,俗称四方城。四方城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碑楼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通,碑高8.78米。碑额雕有九条龙,技艺精湛,气势雄伟。 神道:神道包括石像路神道和翁仲路神道。 石像路神道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长615米,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像,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神道是属于帝王将相的,但它却是一个人生命之路走到尽头的标志。威风犹在石兽和石雕的文武大臣,护卫着一代帝王亡灵升天之后,今天看起来反倒变得无比祥和。神道石刻为整块石料雕凿而成,体量高大,雕工精湛,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翁仲路神道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望柱顶置圆柱形冠,柱身满雕云龙纹。武将、文臣威严端庄,是陵寝的守护者。 翁仲路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棂星门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其后历经毁损,只留下遗址。复建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形式,三门六柱,面阔20. 61米,高7. 60米,三门并排。在神道上,棂星门如同一道天门,帝王将相走进棂星门,就仿佛走进了天门。 过棂星门折向东北270余米,即到金水桥,金水桥又称五龙桥,它与陵宫处于同一南北中轴线上。金水桥为石砌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通过御河桥向北,顺缓坡而上,便是陵寝的主体建筑。 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陵宫区)。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内红门、大石桥、方城、明楼、宝顶等,筑有围墙。 文武方门:文武方门又称陵宫门,是明孝陵陵宫的第一道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正门顶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毁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武方门是1998年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按原貌重新进行修复的,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所立,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碑殿: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间。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碑殿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 享殿: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内红门:享殿正北有一道过门,通往陵寝之地,俗称阴阳门,也称内红门。内红门将陵宫建筑分为前后两区,即明孝陵首次建立起“前朝后寝”的陵宫布局。内红门原为三洞对开的双扉红门,门顶覆黄色琉璃瓦。现在的内红门是按 历史 形制后重建,重现其原貌。 大石桥:又称升仙桥,单孔,石造,桥长57.50米,宽26.60米,两侧置石雕栏杆,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故名升仙桥。桥后7.8米,既是方城。过了大石桥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明楼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明楼:明楼建在方城之上,是明孝陵建筑的最高点,楼顶重檐九脊,覆黄色琉璃瓦,南面开3孔拱门,东、西、北各开一拱门,方砖墁地。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清咸丰年间,楼顶毁于战火,修复于2008年。 宝顶:宝顶紧连方城的北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原是钟山南麓的一座小山,即独龙阜。宝顶周围建有一圈以条石作基础的砖构城墙,周长1000多米,形成宝城。宝城下部即为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所在。据说,朱元璋的地宫保存完好,从来没有被盗过。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13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使人难辨真伪。据说孝陵玄宫除了埋葬着朱元璋本人和马皇后,还有46位妃嫔,但这些妃嫔墓葬的遗址却无蛛丝马迹。 据报道,相关科研人员曾对明孝陵地宫进行探测,探测工作是从1998年12月开始的,采用的就是无破坏性的精密磁测技术,并配合地面调查研究,查明了明孝陵地下玄宫的位置,确认朱元璋就葬在独龙阜下数十米处,而且这座地下宫殿保存完好,排除了过去流传的地宫被盗之说。 中国的皇家陵寝的命运却扑朔迷离,有的毫无踪迹,有的从未被盗掘,还有的被洗劫一空。比起前者和后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算是幸运的帝王陵了,即有后来的帝王 谒陵,又可以长眠于此。 笔者曾多次去过明孝陵,每次去都依然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庄严,它的地面文物或许是残缺的,但它的文化内涵却是丰厚的,它的魅力在于让人流连忘返。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已成为 历史 的匆匆过客,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他传奇的一生已被世人千古传颂,明孝陵见证了 历史 上曾经的辉煌。沿方城一侧步道登上明楼,放眼陵区,远山在飘渺的云雾中时隐时现,浓绿的苍松翠柏与陵寝建筑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浑然天成。明孝陵的美恰恰在于一种 历史 的沧桑感,沉寂而又苍凉的皇陵,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4,明清皇家陵寝。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20,一个人的紫禁城。香港:中华书局。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7,明孝陵在玄武区哪个街道

明孝陵属于孝陵卫街道明孝陵始建于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今中山陵环陵公路原为墙基所在。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8,明孝陵博物馆的场馆介绍

一个由汉字“明”演绎而成的红色抽象图案,造型宛如蟠龙,横竖线条的组合又颇似南京的明城墙——昨天,明孝陵博物馆确定了新馆馆徽,并且正式对外公布。而酝酿多时的新馆也完成了外立面装修,预计将于年底建成开放。这座集小型四方城、模拟地宫、360°环幕影院于一体的明孝陵博物馆,将让游客以全新视角了解这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博物馆于2009年2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大明、孝陵文史展示区,明式家具艺术馆,环幕电影院,休闲书馆,明文化生活体验馆,旅游商品交易区六大部分组成。展示区内将以高科技的手法展出有关明文化的大量文化遗存和馆藏文物,馆中央还将设一个360度环幕电影院,放映明孝陵、明文化相关纪录片。新馆内部设计采用明孝陵古建筑的元素,造出褚红色的墙、灰白色的瓦,同时配以明孝陵景区内的柱头和壁石,整体以代表皇室的明黄色加以烘托,呈现出明孝陵当年的皇家气派。

9,明孝陵神道的石兽排列

明孝陵神道的 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 80 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石像路的尽头是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龙纹,又称华表。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翁仲有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4米,身躯魁梧。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前人有诗:“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说到“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相传他身高一丈三尺,英勇异常,因此秦始皇令他带兵驻守临洮,从而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便把他的形象塑成铜像,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朝贡,远远见到了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就这样,后来的统治者沿习秦始皇的做法,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了。

10,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正面是什么背面是什么

在明孝陵大金门附近,有一碑亭,其顶部建筑已毁,仅存方形的四壁,犹如一座古城堡,俗称“四方城”。在碑亭中,有一块明朝永乐十一年立的大明神功圣德碑。 早在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就下诏令在南京东郊阳山(又名雁门山),开采巨大碑材。据胡广《游阳山记》载:“永乐三年秋,因建碑孝陵,断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有奇,阔不及长者三之一,厚丈二,色黝泽如漆,无疵莹。”由此得知阳山碑材是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建孝陵碑而开的。后因故未用。 明成祖下令另凿碑材,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立碑于孝陵内,这就是今天仍屹立于明孝陵“四方城”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此碑高8.40、宽2.26、厚0.80米。碑文长达2746字,是一篇歌封建之功,颂帝王之德之作,但它记叙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寒微,举义讨元,平定天下,艰苦创业的一生,对于研究明初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摘自《南京史志》1984年第3期)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陵寝,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主要组成部分,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孝陵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建造,至明永乐3年(1405年)建成,前后历时达25年之久,建成后的陵墓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是当时建筑和石刻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之后因屡遭战火的洗劫,其大部分地面建筑遭到焚毁,只剩下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孝陵殿、大石桥等。 明孝陵现存的地面建筑可分为神道、主体两部分,神道下马坊起,直到孝陵正门,而主体部分则包括正门、宝城、明楼和崇丘等。 明孝陵的神道依山取势,蜿蜒曲折,神道中的四方城实则是一座形似方城的碑亭,顶部已毁,只剩下方形四壁,城内立有一座龟石碑,即“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是明成祖于永乐三年(1405年)为父所立,碑文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四方城后的神道两边立有狮、骆驼、象和马等巨型石兽雕,以及华表和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石人雕,布局宏大有序,风格多样,造型厚重古朴,代表着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成就。 明孝陵的主体部分开创了我国皇家陵园按皇宫布局建立的模式,采取“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式,陵园的朱红大门后是碑亭遗迹及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的规模较小的享殿,享殿后面是宽阔的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甬道的劲头就是大石桥,即升仙桥,大石桥的背面也是一座仅存四壁的方形城堡,在方城上远眺时刻看见背面的宝宫,即地宫所在,四周是用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宝宫有石级可供登顶,察看龙脉。 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在很多方面开创了我国的先例,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明朝后面皇家陵园的建设,甚至影响了清朝皇陵的建置。 到达方式:在南京市内可乘坐游2、3路、以及20路公交车可到达。 门票:50元(包括明孝陵、梅花山、红楼艺文苑三个景点)
“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文章TAG:明孝陵地宫明孝陵地宫建筑

最近更新

  • 杜鹃花怎么养家庭养法,杜娟花怎么养家庭养法

    杜娟花怎么养家庭养法杜鹃花鲜艳夺目,娇滴富贵,是难得的花卉养殖植物。杜鹃花的养殖并不难,和一般花卉养殖一样,杜鹃花的养殖方法,主要应做好选好盆土、适时浇水、注意光照、合理施肥、及时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6

  • 维生素e的副作用,维生素e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维生素e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维生素E为脂溶性维生素,广泛地存在于绿叶蔬菜和植物油中,如玉米油、大豆油、红花油等。正常人每天维生素E需要量为5~30毫克。尽管其毒性很低、副作用少,但把它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6

  • 薛仁贵简介,薛仁贵是何等人也

    薛仁贵是何等人也薛仁贵是唐朝的大将2,薛仁贵的历史http://baike.baidu.com/view/22296.html3,薛仁贵是哪里的人薛礼(613年-683年)字仁贵绛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

  • 回力logo,辨别真假回力鞋真伪方法:闻不到味道

    2.真的回力鞋底非常柔软有弹性,字体光滑清晰,而假的回力鞋底坚硬,字体模糊不清,回力辨别秘制森林鞋真伪的方法,3.假的回力鞋有很浓的胶水味,真的回力基本没有味道,回力(上海回力鞋业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

  • 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已完成第一次远洋航行

    1519年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命令,当他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菲律宾群岛时麦哲伦因卷入岛上的部落纠纷而被当地居民杀害,他的船队为他继续向西航行至西班牙,完成了第一次环球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

  • 神圣的近义词,神圣的近义词是什么

    神圣的近义词是什么2,神圣的近义词1,神圣的近义词是什么神圣的近义词是:圣洁和威严神圣的近义词是崇高--------------------------------谢谢采纳哦~2,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

  • 北京理工大学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就业前景好十大热点专业

    学校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以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外交学院等院校为补充,师资力量雄厚,飞机设计与工程-1北京理工大学就业前景好的十大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

  • 聪明的小裁缝,聪明的小裁缝这一篇短文出自哪里

    聪明的小裁缝这一篇短文出自哪里它讲述了一个傲慢且目中无人的公主以猜谜的方式来征婚,猜不中的就会受到她百般的讥讽与嘲笑!一个心灵手巧的小裁缝也想去猜谜,以他的聪明与智慧连续猜中了公主 ......

    南京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