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入川时,如果把镇守荆州之人由关羽改为赵云会怎么样。如果关羽没有丢失荆州,那么之后一连串的历史都将会改写,如果关羽不是倨傲,招惹孙权翻毛腔,荆州是三国时期三方势力对峙的战略要地,关羽如果没有失去荆州,那么关羽作为蜀汉在中原最重要的战略支撑,遏制了北面的曹操,不敢轻易发起汉中之战。
1、如果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那么蜀国会是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吗?
荆州是三国时期三方势力对峙的战略要地,关羽如果没有失去荆州,那么关羽作为蜀汉在中原最重要的战略支撑,遏制了北面的曹操,不敢轻易发起汉中之战。事实曹操早到了西安,却不敢发起汉中战役,就是因为关羽在荆州发起了襄樊战役,曹操也担心两面受敌。这也正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所指出的战略,关羽不失去荆州除了遏制曹操,还可以继续联合东吴,战略上合作共同抗曹。
2、诸葛亮入川时,如果把关羽换成赵云镇守荆州会怎么样?
诸葛亮入川时,如果把镇守荆州之人由关羽改为赵云会怎么样?丝语认为,这是一个既受当时的条件制约,又是让诸葛亮感到很无奈的选择,要搞清楚诸葛亮为什么最后决定由关羽驻守荆州,必须弄清楚在里面的前因与后果,话说刘备以庞统为军师一路进军到达涪城的时候,先有广汉人彭羕献计救了其数万人性命,并对刘备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后有诸葛亮特遣马良奉书告刘备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值此惑疑之际,刘备原本是打算回荆州与诸葛亮从长计议征伐西川之事的,无奈庞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私自臆断诸葛亮是害怕他取了西川,立了功,特意奉书阻拦他。于是,再三催促刘备进军攻取西川,最后不仅偷鸡不着蚀把米,自己也在落凤坡遇险被张任乱箭射死,还让刘备在涪城陷入了进退两难,不得不修书搬诸葛亮前来解围救困的境地,
其实,诸葛亮入川,留关羽驻守荆州是刘备的主意,诸葛亮本来是想要换人驻守荆州的,但无奈“上意”难违,最后,只好再三嘱咐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吴!可以说,诸葛亮之所以最后将驻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也心有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后面有关羽大意失荆州的结局,关羽自己要承担主要责任,刘备其次,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责任”人。
如果当时荆州真的换了赵云驻守,情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丝语认为,说小了荆州的历史会改写,说大了三国的历史得改写,第一,凭借赵云的成熟与稳重,他一定不会违背:“北拒曹操,东和孙吴”的原则及策略,所以,他不会给东吴偷袭荆州的机会,守住荆州也就不是问题。第二,如果由赵云驻守荆州,他一定会时刻把荆州的安稳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更不会冒险进攻襄樊,确保荆州的防守固若金汤,
3、如果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蜀国的命运会怎样?
应答,如关羽没走麦城,一样亡国,其理由是,刘备不冷静,关羽走了就举大半兵力报仇,忘了强大的魏国随时消灭他们,孙,吴联盟才有唯一生存的机会,这应该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意思,也就是基本国策,但事实上已蜀,吴争守荆州,相互削弱,还伐魏,有意拿鸡蛋砸石头,嫌自己死得慢了,魏鱼翁得利,后有诸葛又重新修复孙,刘,两家关系但太晚了,吴国已超出蜀国许多,蜀国内部混乱,将相不和,君臣不和,无人可用,最起码缺少治国之能人,哪有不败之理,因刘禅当时已失去自由,也无权,基本有诸葛说了算,(这里说一下,这个阿斗是聪明之人,不是扶不起来),三国之间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要看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演义角度去看,去分析,探讨探讨没有谁能去统一认识,也没有谁有这个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这必竞是历史,没有谁亲自看过见过,再见!。
4、如果关羽没有进攻樊城,而是固守荆州,刘备拿下益州,三国后续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