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年羹尧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林之望林之望编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颍,亦字远村,安徽怀远县河街人。
1、蚌埠市未来5年发展前途如何?
蚌埠经济规模目前在安徽省内排名中下游,但其主要原因是蚌埠城市体量小,人口也不多,那么经济规模小一些也正常。不过相比于省内其他城市,蚌埠的人均经济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比如人均GDP排名仅次于合肥、芜湖、马鞍山,关于未来五年发展,蚌埠会得益于长三角扩容之后的省域影响力整体增大。但是蚌埠最大的劣势在于地理位置有点尴尬,
比如扩容后的长三角,安徽区域内的核心都市圈是合肥-马鞍山-芜湖一带,这一带未来要打造与南京都市圈接轨,而安徽北端则要充分融入淮海都市圈,蚌埠目前的都市圈区划是属于这一部分。然而淮海都市圈本来就是由很多经济弱市组成,唯一强市就是徐州,结果蚌埠却属于该都市圈的最外围,从位置来看,北依淮海都市圈,南邻合肥都市圈,但是哪一边都不在核心区,因此不论是受核心城市辐射还是与核心城市的经济共振,都难以直接受益。
2、蚌埠历史上有哪些军事院校?
我们都知道,蚌埠市在历史上军事地位很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有名的徐蚌会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淮海战役,就发生在蚌埠、徐州一带,蚌埠军校数量确实不少,直至,像蚌埠这样拥有四所军事院校的城市依然是不多见。那么,蚌埠在历史上有哪些军事院校呢?讲武堂于1914年由安武将军倪嗣冲所建,堂址在小南山,主要用于培植亲信武官,
1920年,讲武堂停办。炮兵学校于1914年由倪嗣冲所建,校址在今二中南侧,在校学员每年约150人,用于培养安武军炮兵军官,教学所用小炮,购自日本。1920年该校停办,皖北军政干部学校1949年蚌埠解放,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北军区组建该校,位于体育场东南今空军第十三航空兵学校内。学校设校务部、训练部、政治部,下设5个大队、16个中队(其中1个女队),
训练内为军事(军事常识、参谋业务)、政治(政治基础理论、部队政治工作)等。学校分预科和本科,学制均半年,1950年底,该校迁至合肥。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原名汽车管理学校,1977年12月20日设立,位于南营房区,占地88万平方米,营房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学校设训练部、校务部、政治部,下设5个大队和25个学员队。
学校属师级单位,开两个专业,汽车排长专业,学制分二年制中专和三年制大专两种;车管干部专业,学制半年至一年,课程除政治、文化、军事外,有汽车构造、保养、驾驶、技术检验、特殊地区车辆运行、运行中修理、汽车分队防卫等专业课。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原名空军第十三航空兵学校,于1978年11月从山东济南迁蚌,位于体育场东南,占地400万平方米,营房建筑面积9.66万平方米,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建制,
该校成立于1968年10月。学校属大专性质,师级单位,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分设两个初教团、两个高教团,学制两年半,课程有政治教育、飞行训练、航空理论教育及军队共同课目的训练等。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原名海军航空机务学校,于1978年11月从山东青岛迁蚌,位于南营房区,占地71万平方米,营房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建制,师级单位,
学校于1950年创建,迁蚌后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及2个大队、14个学员队。开始属中专性质,学制两年,1984年办大专班,学制三年,课程有政治、文化、军事及专业课,南京军区空军航空机务教导队于1979年5月在涂山脚下建队,占地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6万平方米,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建制,属军区空军航空工程部领导,为正团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