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来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无论各方面都好于公益二类。第二类是公益类,分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目前正在推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出主体职责是提供公益服务或行政辅助,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共服务机构,像疾控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小学和初中、乡镇卫生院等,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车补吗?
事业单位有车补,但绝大多数岗位都是实报实销。行政单位,包括公务员和行政工勤都有车补,公务员公车改革早已到位,从2016年开始,各级公务员(包括基层公务员)均已发放车补,具体标准各地不一,但基本上相差不大。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厅级干部车补上限为1690元,处级干部车补上限为1040元,科级以下干部车补上限为650元,并且,正厅、副厅,正处、副处以及正科、副科之间的车补也有所差距,
就连行政工勤也按科员标准来发放车补。另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参公人员车补标准和公务员标准是一样的,而参公单位的工勤人员仍然是事业身份,是没有车补的,事业单位车补也基本改革到位,很多地方,原来配备公车的岗位可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其他岗位实报实销。不论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当前公车改革已基本到位,绝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措施是实报实销,也就是凭票据报销,比如,你打车到其他单位送文件花了20块钱,那么你就可以向单位报销这20块钱的打车费,
当然也有的地方规定了部分事业岗位享受车补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规定,管理六级以上岗位可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车补,或者,原来配备公车的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取消公车后可享受车补。但是,对于广大普通的事业编干部来说,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得据实报销,事业编混岗是造成车补发放不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人感觉,凭什么公务员发放车补,事业编不发放车补,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这样岂不是有失公平,
长远来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无论各方面都好于公益二类。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出主体职责是提供公益服务或行政辅助,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共服务机构,公益一类事业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全部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二是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领域。像疾控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小学和初中、乡镇卫生院等,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机构是事业单位的主体,除了少部分因为职能相近等原因进行必要的撤并整合外,其余基本不受分类改革影响,在事业单位中属于风险最小、最稳定、可靠的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可由市场配置资源,同时提供部分公益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公益二类一般为差额拨款性质,财政提供部分拨款予以支持,其余由单位自营收费资金补足。
像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高校、公园、房产交易所、设计院等,基本上都是公益二类,公益二类受改革冲击比较大,按照经济效益情况区分,大致呈现三个方向:一、部分经济效益较差,主要职责是公益服务的,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责,改公益一类;经济效益一般,可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经济效益较好,主要职责是经营或收费的,剥离公益职责改企业。
3、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公益三类,都有哪些单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按照改革统一部署,今年底之前,全部事业单位将完成分类改革。改革具体分三类进行,第一类是行政执法类,按照改革要求,将全部转行政或剥离行政职责改公益。在此前的党政机构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已经完成清理,部分并入行政机关,部分剥离行政职责改公益,今后不再保留行政类事业机构,
执法类事业机构目前没有统一的改革政策,只是在小范围试点改革,下一步预料也将全面铺开改革。第二类是公益类,分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目前正在推进,第三类是生产经营类,这也是改革的重点,按照改革的要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将全部改企,那么,公益类事业机构中,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到底有哪些单位?1、公益一类包括:中小学、聋哑学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考试院、科教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情报所、体彩中心、福彩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站、福利院、血战、救助站、乡镇卫生院、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记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