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文化研究会近百名成员,通过近两年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河南的简称“豫”字是与上古人类为指导农耕生产,仰观天象,制订历法有关。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则是徐中舒先生的观点,徐中舒先生认为,《说文》中的“豫”从予,其实是从邑的讹写,英国学者伊懋可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大象的退却》。
1、“豫”字的来历是什么?
“豫”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字形看最初形似从象、从吕(当为邑)。后来就不断增加饰笔,至楷书就演变成了左从予,发展轨迹如下:《说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于物,从象予声。”可见,当时许慎认为“豫”是较大的象,后人对许慎的解释多有异议。这种不同看法主要是从字形上来进行剖析的,竺可桢认为:“河南省原来称为豫州,这个豫字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志”。
张汉沽则认为,“豫”左为“予”,“予”之意为我,右为“象”,因此合而释之便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而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则是徐中舒先生的观点,徐中舒先生认为,《说文》中的“豫”从予,其实是从邑的讹写。他给出的解释也是比较靠得住的,“予”字是后产生的,并不见于甲骨文和青铜器,因此,“予”当为“邑”之讹写。徐中舒先生对“邑”字的字形变体与“豫”字左旁进行了对比,认为当为“邑”之讹变,
“豫”字为“象”“邑”二字合文,不但予邑二字字形相同,并与古代地名从邑之例相合。《说文》有“邑”之字如邰、邠、郁、扈、鄷、郑等等皆为地名,禹贡之徐州字亦从邑,从彳为错误之字。古字形“徐”亦从邑,而且也在左,禹贡豫州、徐州二地,字都从邑。之所以这样命名因“徐”为国名,“豫”则以产象而得名也,这里与秦时“象郡”得名的道理是一样的。
2、河南省简称豫,“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成为河南省的简称?
我热爱学习,我热爱回答问题河南简称“豫”,源于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称中原地区为豫州,这便是河南简称“豫”的来历。有关“豫”字的含义,人们大多认为是“一人手牵大象”,嵩山文化研究会近百名成员,通过近两年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河南的简称“豫”字是与上古人类为指导农耕生产,仰观天象,制订历法有关。
所谓“凡大皆称豫”,不是大象;“惟天为大”,大应为天,对“豫”字的得名由来,迄今史学界、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其一,竺可桢先生认为:“河南省原来称为豫州,这个豫字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志,这是有意义的,”其二,张汉沽先生说:“豫”字左旁为“予”,予者我也,豫的右旁为象。“豫”即表示一个人,手牵一头大象,
其三,秦文生先生也认为:黄河流域至迟在殷代尚有较多的大象,河南古称“豫州”,是因为产象而得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3、河南省的简称为什么是“豫”,用这个字,意味着什么?
河南之豫,源于中牟:大禹治水时带着益、后稷等一批人,每到一处就发动和带领当地人一齐治理水患,治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程序繁琐:视察地形、研究方案、召集人员、带领施工等,按当时的社会条件,是短期内无法完成这些事,大禹要在中牟停留很长时间,有理由相信,大禹是在中牟完成对豫州的划分和命名,并且创造了“豫”字。
来看看这个豫字,它非常形象,《说文解字》解释为:象之大者,可以理解为“我后面跟着一只大象”。前面的文章里说到中牟古代的地形:三里一河,五里一湖,草木茂盛,鸟兽众多,尤其是圃田泽周围,更是食物链完整,有很多种大型野兽,《穆天子传》、《春秋》、《左传》等书记载:西周时,圃田泽被辟为皇家苑囿,周穆王、周宣王常在此狩猎;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高奔戎活捉猛虎一只,穆王命令将虎关养于东虞,号为“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