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每次采访前写好新闻提纲,我的体会如下。明确采访任务,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是由上级或单位制定并交给的采访任务的,只有理解吃透了采访任务,才能去根据任务搜集资料和整理后着手列出采访提纲,编写新闻采访提纲,首先要对新闻事件和被采访人要进行较全面了解,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推荐人及单位的推荐资料和介绍。
1、怎么才能联系到记者?
第一:借力机关单位,联系记者跟记者联系比较多的群体,一个是各机关单位的宣传口,一个是公检法等部门宣传口。记者跟这些群体联系的比较多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在媒体单位很多记者是分口线跑新闻的,比如时政记者、经济新闻记者、文化新闻记者等等,不同口线的记者对接不同的部门科室,为了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很多机关单位都和记者保持着良好的联系,甚至还会组建一些微信群,将同城的一些媒体朋友都拉到一个群里,方便大家传递稿件。
这些部门和记者之间因为工作上往来较多,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借助这些机关单位联系一下记者,第二:拨打新闻热线从县级媒体到中央媒体,基本上各新闻单位都有新闻热线,对于大一点的新闻媒体直接百度就可以查询到他们的热线电话。实在找不到电话就拨打114查询,新闻热线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般都有记录,114虽然查询号码方便,但是接电话的一般都是媒体单位的话务员,很难直接联系到记者,而且媒体单位都很讲究隐私,接热线的工作人员肯定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一位记者的电话,只能是留下你的电话,等待记者给你打回去。
第三:朋友介绍这个是最靠谱,最省事,最容易获得信任的一种方式了,同城媒体的圈子很小,只要你有一个记者朋友,基本上你想找哪个单位的记者,他七拐八拐都可以帮你联系上。尤其是题主的问题是想找记者参加活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来的记者越多越好,可以联系一位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他会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帮你呼朋唤友叫一帮人过去,
怎样能邀请到记者参加活动你认识了记者之后,能不能邀请他参加活动也不一定。因为一个记者可以去参加哪个领域的活动,你这个活动的稿件他可不可以发布,跟他自己本身所负责的口线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是个跑经济口的记者,你有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类的活动,他不一定会去,去了也不一定真的能帮你发稿。记者也是有规矩的,当他去参加一个明显不是自己所属范围内的活动时,可能领导都会过问,还以为这里面存在什么猫腻,
2、如何写好新闻采访提纲?
如何写好新闻采访提纲?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每次采访前写好新闻提纲,我的体会如下:1、编写新闻采访提纲,首先要对新闻事件和被采访人要进行较全面了解,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推荐人及单位的推荐资料和介绍。有些被采访单位、人事先有些典型事迹资料或发言资料,渠道多方多面,越详细越好,进入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下,看能否得到一些有用的事资料。
2、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梳理,进行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的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人物,3、明确采访任务,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是由上级或单位制定并交给的采访任务的,只有理解吃透了采访任务,才能去根据任务搜集资料和整理后着手列出采访提纲。4、在初步列出采访提纲后,尽量用各种方式与被采访人进行一些沟通,在沟通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内容要补充,一些内容要修改,使采访提纲更加完善,
3、从事新闻媒体采访的记者,若无记者证,去采访调查是否合法?
新闻记者证是证明持有人在某新闻媒体单位工作在编人员,并具有采访新闻从业资格。为适用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现今新媒体已是雨后春笋,而这些新媒体为发展与工作的需要,都实行着聘任上岗制,因国家新闻记者证的审发程序时间的冗长与指标的限额,导致新媒体单位一般就是发放自己单位编发的工作证,以证明从业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身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事业机关单位合法开展各项工作,不但要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同时也得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全国公民权力随时随地的监督。如今公民监督意识全面增强提高,人人有手机随手拍,人人是现场事实真相记录者,也就是记者一样监督促使着社会在公平正义下健康发展进步,监督促使着企事业机关单位依法依规不敢以公谋私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