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一片良好,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泛美行年会选择成都,正是看中成都巨大的潜力。可惜政府却把重点放在了出口搞什么新机场,欧铁,请问,四川只有这么大,现在高铁又这么发达,又有多少人和多少货出川进川,火车还要开到欧洲,成都和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这几个城市比,那个优势不比成都强,一旦这种用概念来发展大成都经济的思维断裂,大成都的经济必然下行,政府的规化今后就变成了规化,而成都的房价也就崩堨了,但这种结局不会发生在2019年,因为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城市扩容也能使房价挺两年,但按现在的币值比,成都在五年左右有的地方的房价早晚会跌回一万以下甚至更低。
1、成都在未来十年会超过上海吗?
成都10年超过上海那是天方夜谭,即使想20年内超过上海,也必须在成都的定位比京户加起来还要高的前提下。上海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有利因素形成的,上海本身的经济定位就是国内最高,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定位于国际经贸中心城市,而成都是在近几年才刚刚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定位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上限。所以定位不同,就不可能实现越级的超越,
从经济来说,就讲三个指标。差距就显露无疑,上海GDP全国第1,人均GDP全国第9,人均收入全国第1;成都GDP全国第8,人均GDP全国第47,人均收入全国第41。这样的差距岂止是10年能够弥补的?何况如今两者经济体量差距巨大,即使上海GDP增速弱于成都,每年的经济增量也依然大于成都,说直观点就是成都看似经济发展更快,但事实上经济数据和上海的差距仍在逐年扩大。
那么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谈何超越?再说说地利,上海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江河湖海兼备,不仅拥有两个世界最大海港,同时还拥有世界十大内河港口当中的三个,可以说海陆空枢纽都是世界顶级,长三角城市群:1个一线城市,5个新一线城市,10个二线城市,30余个全国百强县;成渝城市群:2个新一线城市,0个二线城市,2个三线城市,3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
所以成都目前的核心价值更多在于虹吸省内的资源,而上海却有一众强市共振式发展,吸引的是全国顶尖人才,此外就是交通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成都是西南最大的交通枢纽,但是高铁和动车组车次数量连上海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而省域范围的常规客流量更是连珠三角10%都不到,如此巨大的运力和客流差距,别说是10年,50年都未必能追上一半。
还有就是旅游资源,成渝城市群的旅游客流总量很大,但依然还是两个城市坐庄,而上海周边区域有十几个旅游名城,5A景点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还多,客流总量比成渝城市群高出近三倍。所以旅游业为当地带来的效应也是大区对城市的差别,还有民间经济实力对比,成都尽管商业繁荣、消费意识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达到发达城市水平。
而上海偏偏代表着国内最高收入,此外,上海周边苏南浙北区域是我国民富程度最高的大区,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存款都是几倍于成渝地区,而这些区域的人们很大一部分比例会不定期去上海消费甚至置业,这种外围经济对于城市的推动力,相比于成都周边城市给成都带来推动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最后说下教育,上海14所211高校,成都8所,
上海高校人才留沪比例非常高,而成都高校人才留蓉比例远低于上海。而且同样以城市群来说,珠三角除了上海还有17所211,成渝城市群除了成都就只有2所,那么概念就很直观了,上海的发展有大区诸多强市的全面性来烘托,属于互进互利的共同发展。成都目前在四川却是一城独大,第二强市绵阳的GDP连成都零头的一半都不到,如此一味依靠资源聚集度高度聚合来打造一座城市,怎么去追逐抱团发展的长三角核心城市呢?再来一张首位度的图,
2、泛美行年会为什么会落地成都?
一个地方吸引产业或者人物来落户,这个地方必定有其特定的优势。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随着国家产业的布局,成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在2018年成都GDP越过15000亿,超过许多东部沿海城市,位居全国第八,省会城市第二。成都经济一片良好,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泛美行年会选择成都,正是看中成都巨大的潜力,
3、成都的房价2019年会跌到10000元左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