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在大一统时代,襄阳应该属于北方,随州属于南方,在湖北人眼中、心目中,襄阳应该是湖北中北、西北城市,北方城市,在湖南以南地区,襄阳更属于北方城市,作为一个湖北襄阳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回答的。
1、湖北随州怎么样?
随州只能讲是一个五线城市,生活便利,宜居不易年轻人求发展。下面具体讲讲随州的衣食住行:1、交通动车,高铁方便去武汉,下汉口如上街一样方便,市内交通比较方便,公交,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让你出行无忧,但大多数家庭都会有一辆两轮,方便买菜和接送小孩。2、景点,现在随州已有文化公园,白云公园,体育公园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满足市民早晚娱乐活动。
炎帝神农,西游记,大洪山,银杏谷,桃源河等可以满足周末双日游,所以说景点还是很多的。3、美食及特产马坪拐子饭,厉山牛肉饭,安居羊杂,豆皮,还有石花粉算得上地方特色!特产有万店泡泡青,尚市桃子,葡萄,唐镇马铃薯,三里岗香菇等,4、生活水平这是一个五线城市收入,一线消费水平的有点好笑的城市[捂脸]。早上过个早最低5元热干面了,吃碗带肉的就十几块了,
2、湖北随州人来自何方?是神农的后裔吗?
1.唐末大旱,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无军粮以人肉充饥。起义军的一支从河南由淮河进入随州,随州土著除南部偏僻山区极少数人以外十之八九被大舂槌舂成肉饼,(见《全唐史》)2.元末明初,因为战争四川人口锐减,此后明朝廷由湖广三次大规模迁入人口,史称“湖广填四川”。可湖广也被迁到十室九空,于是又有了江南填湖广,
江西、江苏、浙江地区大量无地农民经由江西从湖北麻城向西迁入随州、枣阳一线。随州地区前几年有股建祠堂、修族谱的热潮,有意思的是差不多族谱将自己来随的艰辛描述成“两个箩筐挑来的”,其实都与移民有关,并且大部分族谱最后都上溯到江西、江苏、浙江一带。随州“周”姓的一支源头就在宁波,如今科技发达,运用遗传信息和大数据可以为每个人查出自己祖先身处何处。
3、为什么感觉湖北襄阳人口音与河南人口音相像?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湖北襄阳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回答的。外地人一般都会感觉湖北襄阳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就是襄阳人和河南人用方言交流也是无障碍的,所以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和北京,很多襄阳人和河南人对话后都会亲热的喊老乡。感觉湖北襄阳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是因为地域接近的原因,襄阳地属鄂西北,与河南南阳接壤,襄樊跟河南交界,襄樊话有一个俗称叫“二河南腔”。
河南湖北都属于华中地区,两地交流也比较多,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互有移民。口音相近很正常,其实作为一个襄阳人,还是很容易分清楚河南话和襄阳话的。襄阳话应该属于西南官话,这种划分主要基于一些关键特征,比如入声派分和平翘舌以及很多方言词等特征跟西南官话特征类似。或许襄阳话就是方言过渡的一个典型,既有河南话特征,又带有西南官话的典型特点,外人听来就不好区分了。
怎么分清楚襄阳话和河南话南阳话区分平翘舌,襄阳话不区分平翘舌,襄阳人跟对南方鼻音很重,南阳跟随北方,对前鼻音后鼻音区分很清楚。襄阳人吃念词,这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的原因,襄阳语调没有河南话硬,河南话抑扬顿挫,语调下沉,语气较硬。襄阳话比较飘轻,语调略微上扬,襄阳话后面有弹舌音,这一点与荆门荆州当阳很相似,也就是楚文化核心区的地方基本都有弹舌音。
可以从词汇上作以比较,因为襄阳和河南词汇方面区别最大,另外,两者的部分方言词不同。比如南阳人跟随河南大部分地区说“中”,襄阳人很少说中,襄阳说去为克,南阳人读“去”为“qu”,襄阳人说喝为活,说6为楼、,人街解都念gai,鞋子念孩子,孩子叫娃子,腿推念tei,后面还带儿化音。就是念斗是,给念葛,绿豆叫楼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