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中的“三来一补”香港人、深圳原村民中的香港人、后期移民香港的深圳人、普通香港市民在深圳持有的房产最多在5%-8%上下,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后期香港人抛售的情况无法估计。总体来香港人持有深圳房主要是这四类,没有特别的数据做佐证,所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你好,我是来自深圳的本地资讯创作者,一直比较关注深圳的各类民生问题,房产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说深圳房产一半属于香港人,这个判断相当武断,而且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首先、我们做一个分析,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一般房产在香港人手上,我觉得应该是基于四类:1、当年部分深圳本地居民的逃港人士成了香港人,但是他们做为深圳原居民在所在村享受了村民待遇,现在很多拆迁确权都有提到,原村民,香港籍,
但是这一批人相对于庞大的深圳房地产来说,只能说占极小一部分;2、就是早年“三来一补”时代,很多香港人来深圳做生意,实话说他们确实置办了很多房产、厂房等。这其实是香港人拥有深圳房产最大的一批人;3、深圳发财的老板们,前些年有部分选择入籍香港,他们一般也是拥有房产的,这也是一部分,但现在这一类人不多了,就算出去,也是直接出国,而不是入局香港;4、普通香港市民到深圳置业,这一类人有,但其实不算特别多,真正买得起香港的,很少来这边买,
总体来说,香港人持有深圳房主要是这四类,没有特别的数据做佐证,所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这一般都是早期的,近几年没有太多了,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当年的存量,其次、深圳的存量房(深圳户籍放开以前,房子不限购)的所有者主要是深圳原居民,早期建设者(也就是房价特别便宜,违建管控特别松的时候就来深圳并置业的人),“三来一补”时代的香港投资人。
增量房积分入户放开后,大量购买商品房的市民,这个时候香港人购房其实已经不多了,特别是最近几年,买房还是主要是深圳市民和国内其他地方投资客。综上所述,深圳的存量房(限购政策前)和增量房(限购政策后)应该是5:5左右,而存量房中的“三来一补”香港人、深圳原村民中的香港人、后期移民香港的深圳人、普通香港市民在深圳持有的房产最多在5%-8%上下,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后期香港人抛售的情况无法估计。
2、北京、深圳本地人有到外地去打拼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就很搞笑了,简直是在开玩笑,北京和深圳是啥地方,属于一线城市,属于中国乃至亚种的顶级城市,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着一群原住民。这群原住民不同于北美洲的原住民,这群原住民只需要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收入,出来工作就是为了消遣而已,所以,这个城市的原住民,大部分只在本地干一些轻松的工作,并不愿意承担太多的压力。
对于一个在优质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尤其是还不缺钱的群体,想要让他们离开这个地方可以想象是很难的,这些人本身就因为这片土地而获得了不劳而获的权益,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地方的人去北上广去打拼,只有失败的人才会来开这些城市,哪儿听过这些城市的人屈尊到小地方发展的,而且两个地方差距太大了,生活习惯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3、为什么深圳的国际航班那么少?深圳不是一线城市吗?
国际航班的多与少,也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本身的经济能力、吸引力不足,还是什么其它原因。首先从客观原因来看,深圳周边百公里范围内已有四大千万级机场了,包括香港赤腊角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其中香港和广州都是国际性交通枢纽,香港机场共有170条国际/地区航线(不含内地),广州机场共有90条国际/地区航线,这两大机场已足够分流包揽绝大部分有出国需求的客流了。
遑论珠江西岸还有珠海和澳门分流一部分客流,所以轮到深圳宝安机场,并不是面临很急迫的国际客流运能需求,也就没有理由要强行增加国际航线了。其次由于深圳的国际航班和客流偏少,航线不具有成本优势,所以机票价格偏高,同样的航线同样的日期,深圳是香港的一倍甚至二倍以上,另外由于航班数量少,所能选择的时间段非常有限,要么早,要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