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的三个孩子广东本地人,五岁之前一直在乡下生活,只会说粤语,结果后来去城里读书了在学校不让说粤语,回家老师也要求说普通话,父母又迁就孩子。当然这也不能判定不会说粤语的小朋友就不是广州人,能听得懂粤语,但不会说的或者能说几句的小朋友大有人在,毕竟粤语不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
1、广州小朋友不会说粤语,你怎么看?
对于广州,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广州人的第一语言--粤语,这也是判定是否是广州人的标准。然而近些年来,普通话的普及以及某些特定的方言的出现,致使一些广州的小朋友很难甚者不会说粤语了,当然这也不能判定不会说粤语的小朋友就不是广州人,能听得懂粤语,但不会说的或者能说几句的小朋友大有人在,毕竟粤语不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
再者广州属于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和外地打工的人接触多了,自然而然的粤语就说的少了,因为粤语对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几乎是听不懂,因此当地的小朋友不得不用标真的普通话来沟通。时间长了粤语就自然不会说了,如果你是广州人,你认识下面这个美女吗?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正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思维和学习能力要强点,单凭记忆里来说,小学生也是最强的。
因此他们即便学习起来也比外来人员学得快,学得好,毕竟是他们的本土语言,现在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普通话。因此方言也越来越少,就拿我来说,我是河北衡水的,我们这的方言也是很多,自打去天津上班三年后,天津的方言学会了,我们的家乡话不会说了,虽然听得懂。现在去别的单位,人家都是是外地天津来的吧,
2、为什么广东的学校不教广东话?小朋友不会广东话,怎么办?
你们当父母的都说普通话,谁教孩子粤语啊!现在学校是不会教你粤语的,别说教了还规定了在学校只能说普通话,而且还教孩子回家也跟家人说普通话,说白了粤语现在就是被打压!你想孩子会粤语只能在身边会粤语那些人里慢慢学了!在学校学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在身边的人平时交流的时候慢慢学!我哥的三个孩子广东本地人,五岁之前一直在乡下生活,只会说粤语,结果后来去城里读书了在学校不让说粤语,回家老师也要求说普通话,父母又迁就孩子!结果两年不到的时间粤语不会了,就连家乡话都忘了!!只会说粤语!现在回到乡下跟长辈说话都是普通话!长辈们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给我的感觉像是废了!好好的一个广东人变得不伦不类的。
3、怎样评价有些广州的小孩子不会说粤语而是该说普通话这件事?
现在,广州藉的小孩不会说粤语,并不是个别现象,其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早几日在头条答题,提到了“五四”时期的“废除汉字”运动。我想,以现代人的眼光再重新审视这一事件,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支持,因为大家都明白,汉字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消亡,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亡,同一道理,地方语言亦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其一但消亡,也意味着地方文化的消亡。
而我们的民族文化正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地方文化组成,多样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很多人在说语言时,将其等同于语音,这是不全面的,语言的组成包括了语音、语词、语法等元素,缺一不可。而粤语也不单纯是一种语音,也包括了丰富的粤语语词和语法,这些特有的语词往往承载着地方特色文化。甚至一些生活型态,都不难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标签,
例如,广府人在酒楼就餐,将剩菜带走,这叫“打包”,打包一词就是由粤语贡献,现在其已形成一种“打包文化”向全国漫延。其文化标签,我们也可找到一个粤语词对应,即“要有衣食”,意思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啊嫲自细教落:“衣食在碗底”,这称为“有家教”。而一但粤语式微,这些“家教”也会流亡,因此让孩子说粤语,其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
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不是为了废除粤语,这是很多本土校长和老师的共识,问题是现在输入了很多的外地老师,她们对粤语文化了解不多,有意无意间形成了“推普废粤”的现象,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要求学生在家里也必须讲普通话。但我觉得,作为家长,完全可以和老师沟通,并坚持让孩子在家讲粤语,最简单的一点,问问老师,家中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是不是意味着不许孩子和老人交流?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假如是一个以粤语作为本语的家长,其孩子不会说粤语,家长有着很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