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宜昌成为省会时,宜昌发展的起点前景就已经有本质性的突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谓此地宜居住宜昌盛之意也,从长远来宜昌发展化工是得不偿失,青山绿水,反正特色产业其实好的很,当然是宜昌成就了三峡,同时,三峡彰显了宜昌,特别是有意黑宜昌的襄阳同胞屡屡发文咒骂宜昌,甚至有用‘’姨娼‘’二字的。
1、湖北发展怎么样?
1、省一级来说,除了几个经济大省,就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以外,湖北不管是总量还是人均都是靠前的,有时排在河南、四川后面,但说明不了什么,河南、四川体量、人口都比湖北多很多,整体上说,除了沿海,中西部最厉害的省份,非湖北莫属,湖北胜过中西部诸省、自治区,胜就胜在综合实力上、胜在可持续发展上、胜在科教文卫上;2、八十年代以前,湖北就是资源大省、科教大省、重工大省、交通大省,处在南北交汇、东西交融的节点上,天时地利占尽了;但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口上,湖北显然是落后了十年、耽搁了十年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提倡东西平衡、南北协调、均衡发展了,湖北才奋起直追的,二、三十年的转型、调整之后,湖北重新回到了快车道、回归到了应有的地位了;3、二十多年来,湖北摒弃了原先武汉一城独大、一骑绝尘的做法,由单纯的武汉为中心,改为了一主两副三个发展中心,襄阳、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同样受到了省里的高度关注,一个辐射到了河南西部地区、一个连接上了重庆、湖南,区域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了,一体两翼、激活了整个荆楚,襄阳和宜昌的发展超过了兄弟省份的大多数同等城市,两个5000亿级别的城市拱卫着,全省的经济也有了坚实的支撑了;4、未来二十年,湖北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进步的空间,在保守主义蔓延世界各国的状况下,经济内循环的步子还会加大,在沿海省份由外向型向内生型转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拓展市场,还是转移产能,不管向东南西北那个方向伸展,湖北都是绕不过去的中心、闸口、关隘,湖北承接沿海产能、沿海市场的核心作用会愈加明显,不论是在湖北中转还是留在湖北就地转化、扩散,湖北都蕴藏着最大的契机、最大的希望、最好伸展的市场。
2、大家对宜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宜昌最大的遗憾,是错失了成为省会的历史机遇!1984年三峡省筹备办就已经在宜昌挂牌,直到1986年撤销,比1987年成立的海南省筹备办都还早几年!宜昌如果不能成为省会,也只能作为一个平凡的地级市,和长江沿线的其它开放城市并无两样,和芜湖、九江、万县、荆州、岳阳等等并无二致,宜昌未来的发展突破,还是得做三峡省的文章,争取让三峡省再度进入决策层并落实。
当宜昌成为省会时,宜昌发展的起点前景就已经有本质性的突破,其实,重庆和湖北目前的版图非常之不合理。一方面,武汉市作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却偏安湖北东部,根本不在湖北的版图中心,起不到带动湖北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重庆市虽然作为直辖市,却人口过多、版图过大,3300万人口8.24万平方公里活脱脱一个省的面积人口规模,最荒唐的是从重庆市区到其管辖的一些市辖区足足三四百公里!非常畸形的版图结构,对三峡库区的扶贫发展非常不利。
本来武陵山区和库区可以打造万县、涪陵、黔江等中心城市的,但是在重庆市直辖区县的情况下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无从下手,所以,重建三峡省,扶持宜昌市,非常必要!这也是理顺武汉市和重庆市的管理体制,培育长江中上游重庆、宜昌、武汉三大中心城市和发展带。在这种的构想下,重庆东部的原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划入宜昌作为省会的三峡省管辖,而湖北省的东部地区武汉城市圈,武汉市、黄冈市、黄石市等1 9地区设立武汉直辖市,其它的并入三峡省,
3、宜昌成就了三峡,还是三峡成就了宜昌?
当然是宜昌成就了三峡,同时,三峡彰显了宜昌!看了诸位评论,觉得笑不出声。地理地貌、人文和水势水利都是资源,没有这些独天得厚的资源,哪来的三峡工程?奇谈怪论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特别是有意黑宜昌的襄阳同胞屡屡发文咒骂宜昌,甚至有用‘’姨娼‘’二字的,以前凑热闹,我也与襄阳同胞开过玩笑,也因有人吃住武汉12年,却恶心地挖苦讽刺,我忍俊不禁,讽其‘’汉x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