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绥化市 > 选择法,c语言中的选择法是什么意思在程序中用数组大小比较算选择法吗

选择法,c语言中的选择法是什么意思在程序中用数组大小比较算选择法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6 15:45:4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c语言中的选择法是什么意思在程序中用数组大小比较算选择法吗

选择法是c中对数组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 以整形数组元素为例,有数组A[10](以C语言为例描述),即A[0],A[1],…,A[8],A[9](假设其元素均互不相同)。要求对其元素排序使之递增有序。 首先以一个元素为基准,从一个方向开始扫描,比如从左至右扫描,以A[0]为基准。 接下来从A[0],…,A[9]中找出最小的元素,将其与A[0]交换。 然后将基准位置右移一位,重复上面的动作,比如,以A[1]为基准,找出A[1]~A[9]中最小的,将其与A[1]交换。 一直进行到基准位置移到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时排序结束(此时基准左边所有元素均递增有序,而基准为最后一个元素,故完成排序)。在程序中用数组大小比较不应算作选择法吧,选择是排序方法,不是简单的比较

c语言中的选择法是什么意思在程序中用数组大小比较算选择法吗

2,用选择法对10 个整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C语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voidswap(int*a,int*b) temp=*a; *a=*b; *b=temp;}voidselect_sort(inta[],intn) for(i=0;i<n-1;i++) for(j=i+1;j<n;j++) if(a[min]>a[j])min=j; swap(&a[min],&a[i]); }}intmain(void) scanf("%d",&n); for(i=0;i<n;i++) scanf("%d",&a[i]); select_sort(a,n); printf("最终4102排序1653结内果为容:\n"); for(i=0;i<n;i++) printf("%d ",a[i]); printf("\n"); return0;}

用选择法对10 个整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C语言

3,选择法与冒泡法

1.当然可以了,只要改一下比较大小时方向就行了2.不是,算法思想不同排序算法思想: 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是有序后的元素遍历,内循环用于寻找最值。 假设最小元素在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找出最小的元素 分别和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的元素分别比较,如果该元素小于第0个元素,则交换该元素, 则交换后该元素就是有序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次选择剩余数据中的最值调整到有序 部分的后面去。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 程序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遍历要排序的元素,内循环用于挑选出最值。内循环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将小的元素调到大元素的前头。。内循环的循环次数表示相邻元素的交换趟数。3、for语句下一条语句for语句的书写格式: for(e1;e2;e3) statement首先,运行e1,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对e2求值,它通常是一个比较。如果e2的值为false,则结束循环。如果e2的值为true,则执行statement。最后,执行e3,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控制转移到对e2再次求值。for 语句用来描述已知重复次数的循环结构。for 语句有两种形式: (1) for 控制变量:=初值 to 终值 do 语句; (2) for 控制变量:=初值 downto 终值 do 语句; 第一种形式的for语句是递增循环。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后继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当控制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第二种形式的for 语句是递减循环。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前趋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当控制变量的值小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for 语句中的初值、终值、控制变量的数据都必须是顺序类型。当初值和终值确定后,重复的次数就确定不变了,并且控制变量在循环语句内不能施加任何赋值操作。 例:计算1+2+3+……+99+100program jia;var i,sum:integer;begin sum:=0; for i:=1 to 100 do sum:=sum+i; writeln(sum);end.
冒泡和快速排序的区别在于:冒泡算法,每次比较如果发现较小的元素在后面,就交换两个相邻的元素。将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较小的元素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在冒泡排序算法中我们要对这个"气泡"序列处理若干遍。所谓一遍处理,就是自底向上检查一遍这个序列,并时刻注意两个相邻的元素的顺序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两个相邻元素的顺序不对,即"轻"的元素在下面,就交换它们的位置。显然,处理一遍之后,"最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最高位置;处理二遍之后,"次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次高位置。在作第二遍处理时,由于最高位置上的元素已是"最轻"元素,所以不必检查。一般地,第i遍处理时,不必检查第i高位置以上的元素,因为经过前面i-1遍的处理,它们已正确地排好序。而选择排序算法的改进在于:先并不急于调换位置,先从a[1]开始逐个检查,看哪个数最小就记下该数所在的位置p,等一躺扫描完毕,再把a[p]和a[1]对调,这时a[1]到a[10]中最小的数据就换到了最前面的位置。 所以,选择排序每扫描一遍数组,只需要一次真正的交换,而冒泡可能需要很多次。比较的次数是一样的。 其实看你声明的变量的个数就知道了。选择的要比冒泡的多声明一个,用来存储最小(或最大的)元素的下标。而冒泡的比较后直接换。
1.当然可以了,只要改一下比较大小时方向就行了2.不是,算法思想不同3、for语句下一条语句

选择法与冒泡法

文章TAG:选择法选择选择法c语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