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绥化市 > 蚯蚓的图片,蚯蚓是什么动物

蚯蚓的图片,蚯蚓是什么动物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04 13:09:0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蚯蚓是什么动物

蚯蚓(qiuyin)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
无脊椎爬行动物

蚯蚓是什么动物

2,蚯蚓幼虫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吗请给清晰点的图片

蚯蚓幼虫是白色的,像白线头,具体如下图所示:蚯蚓虽为雌雄同体,但仍需交配受精。蚯蚓卵茧呈卵圆形,淡黄色,其中有卵粒1-20不等。在生殖季节内数日后即可产生一个卵茧,连续不断可形成多个。受精卵在茧中发育,茧中的白蛋白为胚胎提供丰富的营养。蚯蚓均直接发育,受精卵经不等的完全卵裂形成中空的囊胚,经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由端细胞形成中胚层带,裂腔法形成体腔。发育进行的时间因种而异,由一周到数月不等。环毛蚓需2-3周,正蚓需12-13周。寿命由一年到数年。正蚓有的可生活长达6年,通常一年后性成熟。扩展资料蚯蚓运动方式为蠕动收缩。几个体节成为一组,一组内纵肌收缩,环肌舒张,体节则缩短,同时体腔内压力增高,刚毛伸出以附着。而相邻的体节组环肌收缩,纵肌舒张,体节延长,体腔内压力降低,缩回刚毛。每个体节组与相邻的体节组交替收缩纵肌与环肌,使身体呈波浪状蠕动前进。蚯蚓每收缩一次可前进2-3cm,收缩方向可以反转,因此可做倒退运动。

蚯蚓幼虫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吗请给清晰点的图片

3,蚯蚓有眼睛耳朵和嘴巴不

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由于蚯蚓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也不存在眼睛。在它身体前端的凸起是嘴巴,没有视觉作用,仅仅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打洞。 蚯蚓虽然没有真正的眼睛,但触觉器很发达,如表皮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对接触到的物体都能做出敏感的反应。 为了证实蚯蚓到底有没有视觉,科学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蚯蚓防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会朝光线弱的地方爬去。 这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蚯蚓的身体表面有许多感光细胞,很像最原始,最简单的眼睛。因为这些感光细胞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

蚯蚓有眼睛耳朵和嘴巴不

4,蚯蚓的图片

蚯蚓是衡量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中和酸性或碱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土壤健康指标是很差的。因为蚯蚓不仅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改土壤善结构。蚯蚓是土壤肥力转化师,是象征土壤质量好坏的生物体,农田里没有蚯蚓代表着土壤已经出问题了!那么你是否留意过,土壤里已经好久没看到蚯蚓了?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为什么我们现在在耕地里看不到蚯蚓五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由于我们长期的偏重于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杀虫剂,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土壤肥力下降,加速表土冲蚀,土壤板结,化学特性劣化(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的流失等)以至于造成土壤中的蚯蚓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蚯蚓的减少或灭绝,蚯蚓减少可代表土壤生态被破坏,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离不开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蚯蚓能破碎、分解和混合有机质。蚯蚓的取食活动加强了植物残体分解中的生物过程,富含易水解氮的蚓粪又加快了周围凋落物的矿化过程。蚯蚓活动能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使土壤有机质呈斑块状分布,并能将有机质与矿质土混合,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微粒。蚯蚓能提高土壤中可利用氮和磷的水平。蚯蚓活动能提高土壤矿化氮的浓度,原因是蚯蚓消费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加速了微生物组织的矿化和周转。蚯蚓的掘穴行为及取食偏好与土壤有机磷源的特性关系密切,蚯蚓的活动便于磷向下移动,提高了磷在土壤中的斑块分布,同时在蚯蚓粪或洞穴等“热点”区域能显著改变磷的状态,如可溶性、有机磷库、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蚯蚓对土壤结构、团聚体形成以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条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蚯蚓主要通过其排泄物及孔道影响土壤结构,能促进了土壤团聚过程,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蚯蚓的活动还能对土壤pH值、氧化还原状态、土壤温度等土壤调节因子有所影响。如蚯蚓排泄物pH值明显高于周围土壤,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蚯蚓对土壤中可利用氮、磷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能使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种子的散布、埋藏以及植物幼苗的恢复和空间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对微生物的影响:在有蚯蚓作用的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减少,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而且通过蚯蚓肠道后,虽然微生物总量减少,但有活性的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对其他土壤生物的影响:蚯蚓的活动也常有利于其他土壤动物的生存,比如它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跳虫的丰度和多样性。蚯蚓能通过很多途径,如直接摄食土壤和凋落物中的线虫,或通过蚓粪间接改变线虫群落结构。蚯蚓粪中几乎没有植物寄生性线虫,但食细菌线虫比例明显升高。另外: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1.4%、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105×8个有益微生物(老化土壤只有105-106个),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85%的20厘米厚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含水量仍可以达到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除此之外,蚯蚓还能降解、疏散土壤中的污染物。

5,蚯蚓的身体构造到底是怎样

仔细观察蚯蚓,它圆圆的身体分成一节一节的,所以叫做「环节动物」。从环节的横剖面来看,可以发现它虽然小不点儿,构造还有些复杂呢。 表皮:蚯蚓既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和耳朵。但它的表皮有许多感觉细胞,因此它有灵敏的触觉和对光线的反应。 环带:体节中比较宽、颜色比较浅的一节叫环带。环带的位置也依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环节:蚯蚓是由许多形状相同的环节连结而成,约有一百一十到一百八十节,依种类而有不同的节数。 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刚毛。有的种类有四对刚毛,有的很多对,依种类而不同。蚯蚓运动时,刚毛可以固定住身体,防止身体后滑。 蚯蚓的再生:蚯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它身体被切断后,会再长出缺少的那部分。 蚯蚓是腔肠动物,外体有很大的区别,其生殖系统就在身体的白环部分,消化过程简单,两者公共的是卵生。

6,如图是蚯蚓的结构示意图请认真看图并回答1图中所示

(1)蚯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的环带位置,据此判断此图4是前端.(2)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体节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3)用手指在蚯蚓的身体腹面轻轻来回抚摸,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触摸到了刚毛,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快.(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5)蚯蚓有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而准确,蚯蚓的前端对光的刺激较灵敏,后端对触觉的反应更灵敏.因此可以用棉球蘸醋后轻轻触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可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故答案为:(1)4;环带位置(2)2 体节;(3)刚毛;(4)维持其正常的呼吸;(5)不一样;用棉球蘸醋后轻轻触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可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7,蚯蚓的外貌是怎样的

蚯蚓的基本习性常识 A、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由于蚯蚓为常见动物,具体形态略 B、蚯蚓的生长情况: 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若饲养条件适宜,成熟蚯蚓约1.4~5.5天产1个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间隔)为70天左右 计算蚯蚓的寿命,一般从幼蚓自蚓茧中孵出开始,到蚯蚓自然死亡为止。不同种类的蚯蚓,其寿命的长短也有差异,野外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可延长至2-4年多;人工养殖蚯蚓寿命可长达10至15年 C、蚯蚓的生理习性: 1、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2、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 3、蚯蚓喜欢温暖、潮湿和安静的环境。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 4、蚯蚓还喜居安静的环境,怕噪音或震动。 5、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6、蚯蚓的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尾,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D、蚯蚓的食性特点: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E、蚯蚓的繁殖特点 蚯蚓性成熟后,大多为异体交配,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输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在交配过程中或交配后,成熟卵即开始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体外,落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蚯蚓的受精过程是包含一个至多个卵的雏型蚓茧途经受精囊孔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型蚓茧内。 蚯蚓产生蚓茧的过程是由蚓体环带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粘液管开始的,经排卵到雏型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蚓茧前后封口为止。蚯蚓的胚胎发育过程(即蚓茧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
文章TAG:蚯蚓图片是什么什么蚯蚓的图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