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老一辈人的经验,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呢。夏至到了,下半年是旱是涝,看夏至农谚是咋说的,我们下面来看一下通过小满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是旱是涝的农谚,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今年下半年是涝是旱,直接能够影响到收成和生活水平。
1、“秋后是涝是旱,就看六月二十三”,2021年秋后年景怎么样?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今年已过半年。七月将逝,八月就要到来,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距离六月二十三日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三在农村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秋后旱与涝,全看六月二十三日”,这虽说是谚语,但也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体验。关系着下半年雨水多与少和农作物的收成,秋后是涝是旱日子也要一天天的过,农民每天生活在充实而忙碌之中,看看时间,今天已经到阴历六月十八了,今年阴历的六月二十三是阳历的八月一号,正好是八一建军节的那一天。
今年是阳历八月七日立秋,无论是六月立秋还是七月立秋,六月二十三日都正处于中间位置,所以说到六月二十三,其实是与立秋节气紧密相连的。而在农耕时代,立秋节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甚至为万民祭祀的隆重节日,立秋之后,天气和温度都会发生改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很大,天气变化显得至关重要。古时候,相传六月二十三日是火祖的生日,人们会在这天进行祭拜活动,
由于水火不相容,所以这一天,人们认为晴好天气为好,有“晴空一日,干活轻松”的说法。实际上,智慧的先人通过节气天气预测年景时,总结出不少的农村谚语,以立秋为例,立秋下雨同样也是丰收的好兆头,有农村俗语说得好,“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淋雨,遍地黄金”;“立秋下雨人欢乐,立秋天气雨水多”的说法,但立秋日打雷却是禁忌,有“雷打秋,冬半收”的说法。
刚才我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说是八月一号有雷阵雨,但到时打不打雷下不下雨,还是老天爷说了算。我国地大物博,农村俗语又有地域限制,所以,各地区会有不同的俗语,虽然今年的雨水偏多,特别经历了河南暴雨,人们防洪涝的意识不断增强,只要科学防汛,出现灾害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不过世事很难预测,特别是天气也很难尽如人意,一旦再出现了大面积降雨,则预示着年景很差,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
当然,对于这种民间传说,更多只是一种经验和历史文化,没有什么科学性,仅仅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过去,古人秉承的朴素信仰而已。相传阴历六月二十三这天是祭祀火祖的日子,天气晴好人们祭祀火祖,祈祷生活红红火火,庄稼有个好收成,当然,每个人心目中祈祷愿望有所不同,但都是能顺应天气才好的,如果阴历六月二十三这天出现下雨的天气,那么火祖祭祀碰到雨水,我们知道水与火是不能相容的,水还可以浇灭火,这寓意雨水太多,秋后庄稼被淹,因为下雨没有太阳,农作物生长得不到日照,土地又太湿润。
2、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夏至农谚是怎么说的?
夏至到了,下半年是旱是涝,看夏至农谚是咋说的?近日,河南发布干旱蓝色预警,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启动水旱防御(旱灾)IV级应急反应,目前,河南已经达到了轻度干旱标准。对于河南来说,去年出现了涝灾,今年又是干旱加高温,真的很难,不过,今年不只河南旱情比较严重,附近的山东、皖北和苏北一些地区都面临旱情。今年河南等北方地区由于少雨,对传播和夏播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有些地区由于干旱不下雨,夏玉米到现在还没播上,
夏至到了,天气将进入更加炎热的一段时间,南方大雨扎堆,北方干旱少雨,对农民来说,还是非常难的。按老一辈人的经验,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呢?来看一下夏至农谚是咋说的?其实,“八龙治水”的前后还各有一句,完整的应该是“五牛耕田,八龙治水,两人分饼”,是用天干地支表述的,比如,正月第一个辰日(辰属龙)出现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