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起山东还是很自豪的感觉,比如山东的高速公路,五岳之尊的泰山,山东的人情味儿,山东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这几年山东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城市建设上城市形象和其他地方相比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说山东有点落伍了。由于长期不在老家生活,家里的亲戚,特别是晚辈的亲戚都不是特别的熟,也有很多的陌生感。
1、在外地的山东人你们混得还好吗?你还会有想回山东的打算吗?
我是一个山东老乡,我也进来支持一下。我来自山东临沂,算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属于于江苏和山东搭界的地方。大学在山东读书四年,后到北京读研三年。北京参加工作近12年,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想回家参加工作,建设家乡。无奈没有机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家里也没有什么资源,后被迫读研。读研后参加工作,因为学校还不错,工作相对也好就业,
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北京娶妻生子。来京工作学习近15年了,农村人之身对生活要求不太高。目前解决温饱问题,老人在北京帮助带孩子。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他们背影离乡不太适应北京的生活,现在看来也有点多虑。人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现在基本能够适应小区的生活。老人也和小区的老头老太太能够达成一片,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由于老家还有长辈在,有时每年回去一次,有时候父母不回去,坐车不习惯,自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老家的房子已经几年没有回去过了,由于长时间没人,也没有办法住人了,每次回去不是住在亲戚家就是住在宾馆里,感觉没有太多老家的概念了。由于长期不在老家生活,家里的亲戚,特别是晚辈的亲戚都不是特别的熟,也有很多的陌生感,
有时想想过了我们这一辈,下一辈他们兄弟姐妹们之间可能就没有来往了,因为太长时间不在一起,没有太多的交集。童年也没有在一起玩耍过,没有太多的记忆,想想这个也用写太多的无奈。这也是乡村发展转型的代价吧,基本上农村没有什么人加了,要么出去打工了,要么出去做生意了,留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出去的老人还在家里的田地。
村子里面一种荒凉的感觉,城里的朋友可能没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说起山东还是很自豪的感觉,比如山东的高速公路,五岳之尊的泰山,山东的人情味儿,山东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这几年山东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城市建设上城市形象和其他地方相比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说山东有点落伍了,毕竟作为山东人,对于山东还是很有感情的。
不如故乡还有思念的感觉,我的孩子这一辈儿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他们对于山东老家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所以说有时候只要放假有空的时候没有特别的安排,我一般都带他们回老家转转。一方面看看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告诫他们山东是他们的老家,父母从那样艰苦的条件里走出来的,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父母努力给他们创造出来的,
2、在上海的山东人多不多?
天南地北山东人,在上海的山东人有多少,咱不是户籍警,不好统计,说不准确。但从山东走出的几位上海市领导人,他们是山东人的骄傲,他们是:△刘学新,山东泰安人(山东青岛出生),1963年12月生,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主任、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2020年5月起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慧琳,山东蓬莱人,1962年10月生,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版权局专职副局长,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司长(主任),
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舒庆,山东青州人,1964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副总警监,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督察长(兼),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现任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上海公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