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河南人口在400-500万人之间,顺治元年,流行在北方的瘟疫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此后顺治在其他地方迁移了几百万人口到河南,人口达到700万左右。这是导致河南人口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翻阅《明史》有关河南明末后期的记载,人口发生骤降的诸多重要原因,河南都占全了。
1、辛亥革命期间清朝有多少兵力?当时清朝有多少人口?
清政府自1895年编练新军起,所有各镇均采用德国操典,配备新式步枪和火炮,每镇(师)定员一万二千五百人,全部新军兵额计十三万余人。另有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部,均为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剩余的旧巡防营编制的毅军,装备不如新军,全员计四万余人,共十七万余人,其中袁世凯所谓的北洋六镇总计七万余人。
由于革命爆发后,各省新军先后独立,清政府的实际兵力,主要是北洋六镇、禁卫军和四万余人的巡防营,再加上二十镇、二十三镇(奉天、吉林),共十三万九千余人,其编制和主官大致如下图所示至于人囗,有不同数据。还有一个数据来源于赵文林、谢淑君所著的《中国人口史》,1912年全国人口共计409613891(除西康、绥远、察哈尔、热河),
2、清朝初期为什么河南人口只剩三分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翻阅《明史》有关河南明末后期的记载,人口发生骤降的诸多重要原因,河南都占全了。第一个是瘟疫,明朝崇祯年间的瘟疫削减了当时河南人口的三分之一;第二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政府军的战乱导致人口死亡:第三是明朝分封的王和官僚圈占土地,导致大批的流民逃亡;第四是天灾造成的饥荒,导致民众死亡和逃亡;后三者占了河南人口流失的三分之一,
明末河南人口在400-500万人之间,顺治元年,流行在北方的瘟疫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此后顺治在其他地方迁移了几百万人口到河南,人口达到700万左右。(传播鼠疫的老鼠图)明末华北大瘟疫河南死了多少人?也许是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在崇祯14年(1641年)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史书这样记载: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1641年这一年,瘟疫在河北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开始流行,当地50-60%的人死亡。北京、天京、河南全省全部受到瘟疫的波及,开封阳武县(现在武陟县)90%的人都死亡了,根据当时的记载,病人的症状是这样的:“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
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结合现在的医学知识,应该是鼠疫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免疫做出的应激反应。1643年夏秋时间传播的应该是腺鼠疫,到1644年转化为肺鼠疫,传播性更强,死亡率更高,鼠疫流行的核心区域是山西、直隶和河南省的北部地区,死亡人数达到这三个省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导致河南人口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明末时期天花也在河南等地流行,也损失了很多人口!李自成进攻北京时,驻扎北京明朝军队应该有10万人,瘟疫过后,只有5万人驻守了,近一半人死于瘟疫,李自成轻松拿下北京城,深感意外!明末时期河南的灾荒。崇祯末年,河南等地连续三年受灾,经常发生杀人取食的情况,灾荒主要是旱灾和蝗灾,本来收成就不好,干旱和蝗灾导致土地减产甚至绝产,老百姓无以为食,出现大规模死亡,很多老百姓成为流民,迁徙到其他地方寻找食物,这是死亡行军!(蝗虫)河南明朝封王圈地和战争。
很多人认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导致河南人口骤减,这是比较片面的说法,有统治者故意抹黑农民起义军,老百姓都欢迎闯王李自成的到来,少交粮食,开仓放粮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河南主要以平原为主,农业经济发达,同时也是四战之地,明王朝先后在河南分封了周王、郑王、崇王、唐王、璐王,赵王、福王等王爷,主要还是看中河南的土地和人口,在明朝时期以农业为主,财富主要来源于农业,是一块肥肉,王公贵族都插手河南,他们在河南大肆兼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