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个典型的低收入、高消费、高房价的城市。青岛是一座开放性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在青岛的外籍人士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拥有一批高知名度的企业,比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英派斯、双星等。
1、青岛好吗?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峰会城市、GDP万亿之城、帆船之都、影视之都再过3个多月,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岁的生日,而青岛这座海边城市,追逐着改革开放的“浪花”,一路前行,如今身背多个耀眼的光环。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上合青岛峰会之后,全球瞩目的青岛,被一次又一次放到媒体(包括自媒体)的聚光灯之下,可谓“众声喧哗”。
青岛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未来又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上合青岛峰会之后,青岛在给市民的感谢信中也指出,青岛迈入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无论是国际大都市,还是世界城市。背后起决定性的是实力与底蕴,作为品牌之都,青岛多个品牌早早走出了国门,享誉世界。在城市发展的脚步中,仅近10年来,从奥帆赛,到G20民间社会会议,再到今年的上合青岛峰会,青岛一步一个脚印,从世界舞台走到世界前台,
以上合青岛峰会为例,是上合扩员后首次召开的峰会,来自1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0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的负责人齐聚青岛,注册外宾超过2000人,中外记者约3000人。如此的级别与规模,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不可估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名头并不是说来就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颜值能换来的,
再来看青岛的经济。2016年时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中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中国北方之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只有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青岛追随京津晋身“万亿俱乐部”,名列北方第三。2017年时,青岛继续带来惊喜,GDP突破1.1万亿,如果把这一成就放到改革开放40年的语境之下,则更为惊人:由1978年的38.43亿元到2017年的11037.28亿元,增长286倍。
7月底,青岛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GDP数据:总量接近6000亿大关,为5985.43亿元,在全省高居第一;同比去年增长了910.35亿元,增量居全省第一位;名义增速高达17.94%,表现非常出色,所以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小,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
在青岛,月薪13000元,每年13个月的工资,属于高收入,青岛是山东省的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有一千多万人口,从经济发展来看,青岛一直力压省会城市济南,位列全省第一,居民生活也比较富裕。2021年全市GDP达到12400亿元,财政总收入3843亿元,均列全省第一名,从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青岛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6元,其中城镇居民55905元,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工资106011元,月均8000多元。
另外,2021年上半年青岛市多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来看,平均月薪达到了83245元,如果月薪13000元,每年发13个月的工资,相当于月收入14000元,高出平均工资60%,应该是高收入阶层。青岛市是一个旅游度假城市,是标准的新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5936元,房价也比较高,在市区一般达到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如果有房贷,月收入达到14000元,也能轻松应付,
3、青岛算是几线城市?
这么说吧,我上海人来青岛10年了。青岛土著第一理解错误的市区的感念,觉得市区只有市南市北原来的四方和崂山勉强算,青岛土著理解的市区将来只能称之为老市区,市区面积和概念将来肯定越来越扩大,另外一个重点是觉得房价贵,收入低,这个概念也有问题,青岛房价高吗?均价应该2万多吧,城市发展有自然规律,指望房价还不如指望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