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举合村并居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值得重视。这样的成本,遇上这样的补偿,农民难免有情绪,贫困如果单从物质层面来讲,可以说山东整体上基本已经消灭了贫困,相对于物质的日益富裕,有的地方精神层面还相对匮乏,文明发展相对落后。
1、山东省有哪些贫困地区?
贫困如果单从物质层面来讲,可以说山东整体上基本已经消灭了贫困。但是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贫困,还是到处可见的,改革开放的意识还不够强。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相对于物质的日益富裕,有的地方精神层面还相对匮乏,文明发展相对落后,相比南方,特别是江浙沪地区,总体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的观念理念比较滞后。
2、农村男孩有什么出路?
谢谢邀请,好男儿志在四方,社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一技之长一旦掌握,便拥有了生存的本领!因此,如果你高考落榜了,请别气馁,暂时的困境阻止不了你向上奋斗的意志,我建议你学一门专业技术,比如汽车驾驶、厨师、汽车维修、开挖掘机、糕点师、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等技术性非常强的职业,这个过程可能很苦,但是一旦你学成之后,保证能让你过上体面的生活。
3、山东做为合村并镇的试点,在已开始推行的过程中发现利弊有哪些?
山东做为合村并镇的试点,在已开始推行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而且都是大问题,合村并居作为推行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基础生活设施水平,甚至是间接提高农业产业化、集中化经营的重要一环,施行的初衷无疑是美好的。而且,国家为顺利推行合村并居举措,也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来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山东大举合村并居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值得重视:第一、步子迈的有点大:本来合村并居的初步目标是把人口少、“空心化”严重的村子,通过这种并居举措集中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可以解决这部分百姓的生活便利程度,是好事情。
而且,这个目标涉及的农户数少,搬迁难度较低,政府的经济压力也容易承受,完全是可行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脱离了实际,不少地方采取的都是大规模搬迁,目标都是万人以上,而且还是连片连片的拆,已经大大超出了搬迁的初衷与政府的承受力,所以才出现了后来的不少问题。很多地方,农民现在住的房子都不错,生活也算便利,加之前些年新农村建设,国家投了不少钱修路,公交车都通行了,其实并不差,
现在这么大规模的拆建,是不是有点浪费资源,确实值得考虑。第二、搬迁补偿太低,违背合村并居的初衷:有关山东农村地区的搬迁补偿标准,各个地市有些差异,但是绝大部分的房屋拆迁补偿都集中在每平米350元-700元,这个补偿金额,很多地方都说是实际的估价,但是现在农村盖房子的成本大概怎样,农民都清楚。综合成本都在1000元以上,再加上其它的一些杂费,一院房子没个十几万是没办法建起来的,
所以这样的成本,遇上这样的补偿,农民难免有情绪。半辈子的积蓄盖了房,拆了只给补偿几万元,是谁都会别捏,不太清楚这样的补偿标准是怎么来的,既然合村并居算是一件利民的事情,就得做出一点利民的样子来。国家提出,搬迁前后居住质量不能变低,那么这么低的补偿款,农民还要再补不少钱才能住上和以前同样面积的楼房,代价不菲,
不管农民有没有这个钱买楼,那都是农民的辛苦攒的钱,不能都花在搬迁这个事情上。第三、新建民居完全脱离了农村生活的现状和实际:有关这方面,看到了一些现象,各地大部分建的都是楼房,也就是两层以上的房子,而且面积有些不太合理,一方面农民住惯了院子,现在一下子换成楼房,实在是不太习惯。还有以前的生产资料怎么办,往哪放,
即使是新建了民居,并不能解决空心化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还是得出去打工赚钱。那么,老人从院子搬到了楼房,真的不方便,前几年的新民居样板,都是联排小院,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楼房,这点还是得征求居住人的看法,另一方面说说这个面积:一个地方过去的宅基地的面积都是一定的,三间房或者五间房,面积有多大都是现成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