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岛版的石大拿到东营作比较本身就是非横向的,自然也不能把青岛的获益当做东营的损失。说一说东营未来的发展,绝对不会一下子就没落到小县城的窘境,但是就现有的资源禀赋加上未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太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东营的传统产业可能会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环渤海经济圈或者黄蓝战略重叠区的政策优势进行转型,但过程必定是漫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新平台的搭建与青烟威这样的城市是没法比的,所以相比起来后劲不是太足,有很多方面可以举例对比,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1、男朋友留在东营工作了,我很纠结研究生毕业后要不要也回东营?东营发展前途如何?
如果你男朋友不是在东营政府部门上班,而所学专业在一二线城市比较好找工作的话,我建议你带你男朋友离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可以考虑省内青岛、济南这类二线城市。说一说东营未来的发展,绝对不会一下子就没落到小县城的窘境,但是就现有的资源禀赋加上未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太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东营的传统产业可能会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环渤海经济圈或者黄蓝战略重叠区的政策优势进行转型,但过程必定是漫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新平台的搭建与青烟威这样的城市是没法比的,所以相比起来后劲不是太足,有很多方面可以举例对比,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2、几年过去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青岛,这对东营有什么影响?
影响其实不太大,虽然一座地级市能拥有一个211高校是一种荣耀。但一所石油大学在一个油田城市,给外界的影响就像是油田的子弟高校一样,会把学科跟石油工作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考虑到毕业后的工作,除了去油田以外并没有留在一所三线城市的价值。这直接导致石油大学当时招生出现严峻的挑战,一所211高校竟然出现了学生招不满的情况,尤其在发达地区降分都招不够人,这样下去显然是要走下坡路的,
学校本身当然要为自身发展考虑,所以搬去一座大城市,通过城市竞争力来提升学校竞争力就成为重要的选择。石油大学决定迁址青岛之后,选择了国家级开发区黄岛区的海边,与大海一路之隔,而且校园建设也趋于现代化,这样一个位于发达城市依山傍海的现代化211高校,竞争力瞬间井喷式增长,不仅招生很容易,而且生源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并且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工作,于是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这些学生会给东营带来多少消费和人才如何如何。但实际上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在校生数量恐怕也就只有现在的一半,学校竞争力会越来越小,而且人才留存率也会低很多,如果石大在东营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当时也就不会走了。因此把青岛版的石大拿到东营作比较本身就是非横向的,自然也不能把青岛的获益当做东营的损失,
3、石油大学还会回东营吗?毕竟胜利油田主要生产区在东营市?
1.石大区搬迁青岛是为了长久发展,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是东营能比的,首先是生源,上学时太多同学就是冲着青岛这个城市报的志愿。其次是教师,学校的发展终究靠老师的水平,东营吸引不了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对生活环境比较看重,学校在东营的发展慢慢走向了闭塞,搬迁青岛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教师,2.胜利油田和学校的关系的确挺密,但作用还没有到达影响学校搬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