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一直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水稻是一种适合施用含氯肥料的作物,水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籼稻和晚稻、糯米和非糯米,朝鲜移民有擅长耕种稻田的传统,东北黑土地很久没有种水稻了,就像东北沦陷后的悲歌《松花江上》唱的那样:“大豆高粱遍地”,大米传统上是南方的产品,南方人种的大米也需要施肥。
南方人种的大米也需要施肥。肥料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水稻是一种适合施用含氯肥料的作物。水稻耐氯临界值高,即使土壤氯浓度达到这个范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水稻是耐氯性很强的作物。水稻茎秆中较多的氯可以缩短水稻的基部茎节,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帮助水稻抗倒伏和抗虫害。从生态条件看,稻田处于湿润状态,氯离子活性强,运动快。氯在稻田土壤剖面中下移的概率高,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氯化钾中的钾离子除了被植物吸收外,剩余的钾可以被土壤保存下来,供水稻植株后期吸收利用。但如果稻田连续施用大量硫酸钾或含硫肥料,硫酸根会还原成硫化氢附着在水稻根系表面,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还会降低水稻对铁的有效吸收。因此,在水稻施用钾肥方面,氯化钾优于硫酸钾。
2、东北种植水稻的历史最早起源于何时大米传统上是南方的产品。北方人一直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东北黑土地很久没有种水稻了,就像东北沦陷后的悲歌《松花江上》唱的那样:“大豆高粱遍地”。东北水稻种植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东北沦陷,这期间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逐渐放弃了对东北的封锁政策,朝鲜移民陆续进入图们江、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境地区,进入中国东北的早期朝鲜移民克服了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水利设施缺乏等困难,进行了水田开发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东北近代水田发展史的序幕。朝鲜移民有擅长耕种稻田的传统,转战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水田耕作的经验,在一些水利条件稍好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汉族农民废弃的草甸、苇塘、涝洼地,大胆开发成片水田。水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籼稻和晚稻、糯米和非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