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在全国排名中下游,陕西省体制内工资最高的应该是西咸新区和西安市(城六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其次是陕北榆林延安等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下来才是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陕西剩余其他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都差不多。陕西省省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应该在省直事业单位里面算比较低的,因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都是全额工资,不像公益二类高校和医院,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没有弹性,入职不久省直事业编每月到手工资在4000左右(陕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每月随基本工资一块发放),公积金双边700多元,房补200多元,三费每年3300元左右,年终奖每年17000多元,有的单位有餐补、交通补助和通讯补贴,但不会太多,
问济南事业编待遇,怎么回答呢?医院,大学,还有一些大团体都属于事业编。济南做为山东省会,象大三甲医院部属省属大学收入应该在全国内算中等水平吧,上比不了北上广,下要略高于东三省。就以退休人员为例,四级教授在一万二三左右,年终会有一部分津贴类项目,数目在二万多,这个数占在职人员的30%上下。因为函盖面太广,回答可能不一定周全,
4、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编制人员工资怎么供给?
自收自支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单位自负盈亏,自行核定员工工资标准,从收益中拿出资金承担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财政概不拨款负担。因此,自收自支事业编虽然名义上有一纸编制傍身,可以按事业标准享受相应的社保和待遇,实际上其收入与待遇效益直接挂钩,与企业员工没什么两样,由于涉及财政供养问题。类似的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要想转全额或差额编制,按惯例必须过编委会才能转变财政供养方式,属于典型的逆向流动,
这是自收自支事业编区别于全额和差额拨款编制最大的不同之处。鉴于自收自支事业编的特性,这种性质的标志一般只存在于自收自支性质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公益一类作为全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由财政负担,一般不太可能有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存在,这是由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主体公益性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