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这还要从文化大革命说起,当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但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安庆的通知,可以说当时的安徽在很多省市明确拒绝之后,毅然接纳了流浪中的中科大。
1、合肥科大附中怎么样?
中科大附中是一所很好的学校。首先说初中部,生源主要来源于校内直升的,也会有少部分社会招考的,总体生源质量非常好!我们家孩子是高中才过去的,听孩子同学家长说,附中初中部的老师讲课,通常会把知识点延伸拓展些,作业量也没有其他重点高中大,所以通常认为,科大附中的孩子,在进入高中后潜力会比较大,合肥市的高考状元里就有科大附中初中毕业生,初中部不仅有好的生源,好的老师和好的学习环境,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想不出好成绩都难!到了高中,一部分中考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一六八中,还会有一部分会选择熟悉的环境留下来,过去只有A班和B班,A班会选择一部分有学科潜力的学生参加竞赛,一边要上正常的文化课,一边上竞赛科目内容,这些内容对自主招生也有益处,但仅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因为教他们竞赛的老师都是科大教授,没有天赋课都听不懂,我们家那届只有一位通过竞赛上了中科大,但自主招生走了好几个,因为当年试卷考的难,得益于孩子们参加竞赛培训,A班考了不少985的,复旦、中科大、华科、重大、成电、人大、厦大、武大等985高校录取了近20人,有几位同学去了国外也读了很好的大学,
中科大附中学风好,过去在东区,孩子们晚上就去科大图书馆上晚自习,学习上有问题随便找个学生都帮你解决的特快,即使很晚了自习室仍然灯火通明,而且大学生都很单纯,心里除了学习没有其它杂念,对中小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不言而喻!时隔这么多年,仍然非常感谢科大附中的那些老师们,他们对待每个孩子都非常负责任,就像父母亲对待子女一样,后来孩子读研读博了,心里还很单纯,我会和孩子开玩笑说,从小学中学再到科大附中,这些老师都对你们像父母一样,难怪你长不大,当然研究生期间导师们也关爱有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每所学校都有利弊,科大附中因为学校年级规模不大,孩子们不能寄宿等原因,家长们要结合自己家的孩子性格等实际情况,考虑好再做选择!。
2、为什么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就了合肥?
之所以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这还要从文化大革命说起,当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中国科大同样未能幸免,6月,工作组进驻中国科大,17日,党委书记刘达停职反省。校长郭沫若不知何时远离了科大,科大的文化命一点点遭阉割。到了1969年,科大被迫离开北京,寻找新的办学地点,
1969年9月下旬,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但是河南省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表示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沙市情况也是一样,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在无奈之下,紧接着又派出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
江西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但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安庆的通知,可以说当时的安徽在很多省市明确拒绝之后,毅然接纳了流浪中的中科大,虽然当时选址在安庆,但由于办学条件实在太艰苦,不得已在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