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分开来讲,5篇古文外加9首诗歌。文言文的确要多读,玩读出文言文的“味儿”来,文言文要多读,要读得“上口”,读出文言文的那种“味儿”来,那么,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翻译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是读文言文需要特别注意,忽视了文言文的节律,像读现代文那样读,对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高中语文文言文完全背不下来怎么办?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要把高中的文言文“背下来”。高中(也包括初中)的文言文,除了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般不用“背下来”,但是,文言文的确要多读,玩读出文言文的“味儿”来。文言文的“味儿”在哪里?文言文的“味儿”,就在它的节律,原版的文言文使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么,没有标点符号,怎么断句呢?就靠它的节律断句,
这是读文言文需要特别注意,忽视了文言文的节律,像读现代文那样读,对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汉语是很讲究节律的,讲究音节的和谐,比如词语“扫街”,如果我把“扫”改成了“打扫”,“扫街”变成“打扫街”,就觉得差了点什么,那么,后面的“街”也要改成“街道”,否则,音节就不和谐了,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要拿笔,在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一道斜线,比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样读,其实在不自觉中,加入了自己粗略的理解,因此,文言文要多读,要读得“上口”,读出文言文的那种“味儿”来,那么,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翻译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且,你会感觉到,文言文不再是你的负担,精神负担,心理负担,否则,只是压着自己去读,去背,读文言文成了一种“折磨”,那就适得其反了!,
2、高三文言文背不背,太多了高一高二都没有背?
你好,我是教过十五届高三的高中语文老师,我负责任地告诉你,除非你放弃高考语文,你一定要背考纲规定的高中14篇(首)文言诗文。而放弃语文,等于放弃高考,你说这可能吗?第一,背14篇高中古文是高中语文复习中最有性价比的复习项目,因为按照以往高考试题的情况来看,这14篇古诗文至少会考4分。14篇分开来讲,5篇古文外加9首诗歌,
你只要背会了,就有可能拿到这4分。如果你说,我就是背不会,我在其他版块多找点分,这实际上不太可能,因为其他知识板块也要背,而且背诵的范围更广,比如文化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成语等。其他能力板块呢,你基本的得分是稳定的,不太可能靠临时突击多得分,所以,背14篇古诗文是最合算的。第二,14篇古诗文是文言学习的基础,很多的文言知识语法现象都出自其中,
要答好高考文言阅读题和古诗鉴赏题,这14篇古诗文都是必不可少无法回避的基础。甚至有时候,考题考点就直接出自这14篇,我们不可能放弃古文,因为我们不能放弃高考语文。从这点看,也必须背会14篇古诗文,第三,从高中14篇延展到初中50篇,可以采用有重点的复习方法去背诵。初中50篇古诗文,一般在高考题中只占2分,
但是,也不能完全放弃。因为我们初中已经基本背会了这50篇古诗文,高中再针对遗忘和重点,有选择地复习巩固好了,说直白一点,实在你初中基础差,没有背会这50篇,你可以考虑在老师指导下选背一部分。第四,背诵是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本功,必须锻炼,记忆力是能力的基础,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锻炼语感的基本手段,也是磨练人的意志力的手段。
3、教育部公布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对此你怎么看?
支持古诗文背诵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想起一个故事,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张翠山、天鹰教殷素素和明教金毛狮王谢逊在冰火岛生存数年,三人结拜,张翠山和殷素素结为夫妇,生下了主角张无忌,谢逊是张无忌的义父,也是张无忌的启蒙老师。谢逊的教育方法非常传统,简单粗暴,基本就是“背诵 打板子”的模式,小说中写到:“谢逊甚至将各种刀法、剑法都要张无忌犹似背经书一般的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