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车的过程看,共享电单车替代普通电单车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将个人购买使用行为,转换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滴滴及其它平台不断尝试进入共享电单车市场,也是看到了这种可能性。由此可见,共享电单车并非“恶魔”,它也是普通市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没必要一棒子打死,监管部门应多征求下市民的意见,综合评测是否需要发展共享电单车。
虽然说共享电单车有前途,但是目前一线城市,都不是很鼓励。原因主要如下:(1)很多共享电单车生产目前还没有国标来生产,存在安全隐患(2)电池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太阳下曝晒,自燃等问题(3)一线城市交通比较繁忙,人多,电动车速度过快造成安全问题(4)占道和市容问题存在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一二线城市的不鼓励,但是三四线城市,交通不是非常发达的地区,共享电单车很有前景。
2、滴滴推出共享电单车「街兔」,共享电单车会有市场吗?
应该给共享电单车一个生存发展的机会江德斌4月25日下午,不少深圳用户表示在街头发现了“共享电单车”,署名为“街兔”,综合此前的相关报道,这一品牌其实是属于“滴滴”旗下,看来在经过小蓝和ofo的两次尝试之后,滴滴终于决定自己来玩共享单车了。然而不幸的是,26日上午媒体刚刚报道了“街兔”上街的消息,下午就被深圳交警定性为“非法行为”,
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滴滴布局了完整的城市交通出行产业链,能够覆盖到全体市民,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从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出行市场,形成商业堡垒,阻挡竞争对手的冲击。不过,与其它产品相比,共享电单车的落地难度很大,不仅存在管理、调度的短板,监管审批方面也很难过关,经常处于被叫停、收回的尴尬,此次滴滴共享电单车投放街头,被深圳交警定性为“非法行为”就是典型例子,再次给共享电单车的市场前景蒙上了阴影,
目前,我国电单车存量高达3亿辆,每年还有约3000万辆新车入市,对应如此庞大的市场,说明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支撑。既然普通电单车都能生产,且在城市街道畅通无阻,那么共享电单车为何不能上路,显然有些说不通,而且,从共享单车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车的过程看,共享电单车替代普通电单车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将个人购买使用行为,转换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滴滴及其它平台不断尝试进入共享电单车市场,也是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去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不过,意见稿也没有禁止共享电单车,这就留下了弹性空间,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禁止共享电单车发展。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各地监管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并不一样,有的城市一概禁止,有的城市则较为宽松,还有些城市态度较为暧昧,不说容许也不说禁止,对企业投放行为也不管,则就令共享电单车在各地的遭遇也不相同,
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看,一线城市公共交通相对完善,共享单车覆盖面广,能够与其它交通工具无缝接驳,加上道路空间有限,充电麻烦,发展难度较大。目前,共享电单车在二三线城市最受用户欢迎,亦跟城市的普通电单车存量大、公共交通不完善等有关系,市民有强烈的替代需求,由此可见,共享电单车并非“恶魔”,它也是普通市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没必要一棒子打死,监管部门应多征求下市民的意见,综合评测是否需要发展共享电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