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 > 黔南州 > 上海市复旦中学有登辉,您好上海市最好的初中学校有那几所

上海市复旦中学有登辉,您好上海市最好的初中学校有那几所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9 05:03:51 编辑:头条小编 手机版

1,您好上海市最好的初中学校有那几所

复旦兰生,新华初,新北郊,新复兴,迅行,凯慧.....................

2,李登辉牺牲服务团结

李登辉(1872-1947),近代著名教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长达23年。他为复旦大学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26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世人誉之“人伦师表”,他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东北,随后目光又盯紧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掀起的爱国热潮,很快传到了上海。 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和其他一些大学校长,敲开了上海市长吴铁城的大门,向他提出领土完整、开放言论、外交公开等要求,明确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很显然,书生之请,不足以说服政客。 不数日,上海的大学生组成“赴京请愿讨逆团”,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国民党军警耳中,请愿团在火车站被军警包围,蒋介石急电李登辉,要他劝阻学生去南京。当学生知道李登辉是被迫前来劝说时,高呼口号“拥护李老校长”“李老校长 健康 长寿”“请李老校长回家休息”……大家都表示很热爱李校长,但坚持要去南京请愿。看到学生态度坚决,李登辉便回电蒋介石,表示无能为力,并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复旦学生和其他学校学生自己开火车到了无锡,随后被军警阻拦,押回了上海。 请愿虽然未成,但影响很大。国民党当局怪罪李登辉,于1936年夏派立*副院长兼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叶楚伧到上海,解决所谓复旦问题,李登辉被迫辞去复旦大学校长一职。但李登辉德隆望尊,为了给民众一个说法,国民党任命他为立*委员,人未到任,月薪600元已至,但李登辉严词拒绝,退回月薪。从此,李登辉离开了他一生挚爱且为之奋斗了30多年的复旦。 李登辉是福建人,1872年出生印尼,1883年赴新加坡读书,后赴美入威斯雷阳大学,没过多久又转入了耶鲁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05年李登辉返回祖国,次年出任复旦公学教务长。6年后的1912年,复旦迁入徐家汇李鸿章祠堂。第二年,复旦成立了董事会,其中一名董事为孙中山,孙中山推荐李登辉出任校长,从此李登辉开始了23年的复旦大学校长生涯。这个纪录,在复旦百余年的 历史 上无人打破。 李登辉初主校政,正是江山鼎革、皇冠落地的时代。清政府倒台,民国肇建, 社会 动荡,原本的官方经费断绝了。外加董事之一的孙中山于是年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多数国民党著名人士流亡海外,校董资助也告罄,而校舍也要被李鸿章后人收回,真是举步维艰。 针对学校经费入不敷出的情况,李登辉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一方面以多收学生、适当提高学费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与教职员协商,酌情减少薪金来压缩开支。由于李登辉实行财政公开,精打细算,教职员对复旦怀有深厚感情,宁愿多做工作、少取报酬。这一年,学校不仅收支趋于平衡,而且形成了勤俭办学、团结奋斗的传统。虽然经济拮据,教师待遇较其他学校为低,但是复旦的各科教师仍为一时之选。如李登辉教英文,蒋梅笙、邵力子教国文,薛仙舟教德文……教师教学认真,要求严格,学生学习刻苦。1915年,复旦大学预科毕业生张荐,经美国耶鲁大学特许,插入该校本科二年级学习,当时报纸誉之为留学界的“异彩”。 要建设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需要大量经费。这对于仅靠学费来维持的复旦而言,无疑是十分困难的。1918年,李登辉亲赴南洋各地,向爱国侨胞募捐,又在各地募集建筑经费。于是在江湾购买土地,后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各一幢及有关附属设施。这几幢房屋建成后,大学部由徐家汇李公祠迁至江湾新址(即今址),奠定了复旦此后发展的基础。 李登辉对复旦最大的贡献,不仅是继承了马相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般的创业精神,更重要的是他以广阔的视野、长远的目光,给复旦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建设。 上任伊始,校董事会责成李登辉修订复旦章程,此时复旦尚为公学,课程设置主要是大学预备科和中学,新的章程即按照大学办理。于是,在他的统筹下完善了复旦体制,中学四年,毕业入大学预备科三年,再入大学。每周上课的“钟点”(即学时)、入学程序、学费、考试、升班及卒业、课堂规则、自修规则、宿舍规则、膳厅规则等,在新的章程中都很详细明确。复旦的教育教学开始走上制度化、程序化、正规化的轨道。1917年,复旦开始创办大学本科,正式升格为大学。到1936年李登辉被迫离职时,复旦从他接手时的200余学生已经变成了具有文、理、法、商4学院16学科1500余学生的著名学府,而哈佛商学院只比复旦早9年。3年后,复旦又与哈佛、耶鲁同年开设教育科。李登辉任校长时的复旦,一直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头并进。 李登辉曾将“牺牲、服务、团结”作为复旦精神,经常用以教导学生:“必肯牺牲乃有为,必乐服务乃有用,必能团结乃有力,而以不自私为纲。”其实,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复旦另一位校长陈望道曾这样评价李登辉:“先生是复旦传统的象征,也是校长的最好典型。” 如今,复旦的校园里,有一座为纪念李登辉的登辉堂(后又为纪念马相伯,改名相辉堂),依旧在默默地记着这位视复旦如生命的老校长,他曾经第一个登上这个礼堂的讲台,对着学生讲:牺牲,服务,团结!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09日第11版 作者:匡双林

李登辉牺牲服务团结

3,为什么复旦大学礼堂叫登辉堂

历任校长里面有一位老校长为李登辉校长。因此名字为登辉堂,但是现在不是很用了,有新的各种会议室和礼堂
登辉堂为复旦大学西迁后新建的第一幢小礼堂,是当时复旦标志性建筑,以复旦大学老校长李登辉之名命名。

为什么复旦大学礼堂叫登辉堂

4,请问谁都当过复旦的校长啊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解放前) 校 长 任职时间 校长 马相伯 1905~1906 校长 严 复 1906~1907 监督 夏敬观 1907~1909 监督 高凤谦 1909~1910 校长 马相伯 1910~1912 校长 李登辉 1913~1936.7 代理校长 唐路园 1918 代理校长 郭任远 1924. 7~1925. 3 代理校长 钱新之 1936. 8~1940. 5 校长 吴南轩 1940. 5~1943. 2 校长 章 益 1943. 2~1949. 7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解放后) 张志让(1893-1978) 号季隆,又号季龙,江苏常州人。192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大理院推事、武汉国民政府最高*审判员。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他拒绝去南京政府供职,回上海执律师业,积极营救中共*和革命志士。1936年救国会" 七君子"被捕后,担任"七君子"的首席辩护律师。上海解放后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历任最高人民*副院长,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陈望道(1891-1977) 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了《*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上海发起组成员。1921年7 月出席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7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委,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届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较深。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苏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阳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谢希德(1921-2000 ) 福建泉州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 学数理学系。后留学美s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2 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 校长、校长等职,1988年起任复旦大学顾问。1979、1980年 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 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七届政协主席。 1980 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1年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88 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专长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 的理论研究。撰有《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等专著4部。 华中一(1931- ) 江苏无锡人。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 1952年底随交通大学X光管研究室来复旦大学。历任物理系主任、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技术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专长电真空物理研究, 1952至1956年参加我国第一只国产医用X光管和高压镇流管的研制, 获得成功。撰有《高真空技术与设备》、《真空技术基础》、《真空技术三十年集》等专著10多部。 杨福家(1936~ ) 1936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原子核科学系主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4年获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国际上重视的研究成果。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复旦大学历届党委书记 李正文(1908- ) 山东潍县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肄业。1933年春加入中国*。1934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从事*地下工作,并以教授身份先后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大夏大学等学校任教。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派李正文为军代表接管复旦大学,兼任上海暨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 1952年1月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0月兼任副校长。1954 年奉调北京,历任高教部政治教育司司长、北京教授讲学团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长期从事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撰有《*课是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等论文,译有(苏)拉比杜斯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和罗森塔尔的《唯物辩证法》等著作。 杨西光(1915~1989) 安徽芜湖人。 1936年加入中国*,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军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1939年调离东北军,先后在华中野战军和华东军区敌军工作部任俘虏管理处主任、教导总团教育长、副政委等职。1949年8月到福建省工作, 历任中共福建省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等职。1954年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后兼副校长。在这期间他是中共上海市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59 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1978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主持修改并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 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当选为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主席。 王 零(1918~ ) 安徽潜山人。1937年参加革命,19 39年加入中国*。历任新四军江北游击十八中队指导员、中共盐阜地委、射阳县委委员、常委、五区书记,无锡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中共渤海区地委委员,沾化县委书记等职。1952年起至复旦大学工作,历任党委第一副书记、副书记等职,同时兼任政治辅导处主任、原子能科学系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副校长。1965年10月被任命为复旦大学代理书记,"文革"结束后,主持复旦大学运动办公室,负责开展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1981年调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夏征农(1904~ ) 原名正和,字子美,笔名征农, 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学、复旦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任新建县党部负责人,1928年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被捕入狱。出狱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秘书,1933年加入"左联",是"左联"后期领导人之一,任《读书生活》、《太白》杂志编辑,《新认识》杂志主编。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民运部部长,苏中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79年任上海市委常委、书记,还历任上海社联主席,上海文联主席,《辞海》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学代表。著有《征农文艺散论》、《征农文艺创作论》、《征农政论选》等。 盛 华(1913~1997) 江苏仪征人。曾在开封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求学,1935年留学日本仙台帝国大学。1929 年加入中国*。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苏中三分区敌工科长,三地委敌工部长、城工部长,一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华中野战军俘虏军官管理处处长,苏中区党委联络部副部长,华中工委党校教育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华东人事部教育处长,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浙江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浙江省科委党组书记、主任,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等。于1957年、1979年两度来复旦工作,历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第二书记、书记兼副校长等职。 林 克(1923~ ) 原名袁溥,江苏如皋人。1940年从南通中学去新四军抗日军政学校入伍,1941年加入中国*。曾任新四军军部军法处执法队政治指导员,南通地下党特派员,通如工委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长、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长,南京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离任后担任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著有《高校改革与思想工作》,主编《通向理想之路》(中国社会百思集)等。 钱冬生(1932~ ) 江苏无锡人。 1950年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学习,1952年被学校调出任中国革命史助教,1955至195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中国革命史分班。此后长期在大连工学院担任中共*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学工作,1982年起又从事西方组织行为学的介绍和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党务工作,历任大连工学院系总支书记、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1990 年8月调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著有《成功之路》等译著。 程天权(1946- ) 上海人。1970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1980至1983年求学于复旦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法律系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95年起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著有《中国民法史》、《六部成语注释》、《大清律》等专著和译著,主编《大学生德育丛书》第一辑《大学生生活导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等。 复旦大学简介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由马相伯创建于1905年,原名为复旦公学。“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 1911年,辛亥革命如疾风暴雨,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学校本土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 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汉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1905~1911年,复旦公学培养出四届高等正科 ,毕业生共57人。 1912年五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开学。一时各校纷纷筹备复课,复旦则因校址无着,经费困难,束手无策。孙中山先生在听了于右任(时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汇报后,当即决定拨补助金一万元,然后教育部立案。但是有了钱还没有用,关键是教学场所,于是迁址李鸿章祠堂。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复旦公学派人布置灵堂,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这次革命迅速失败。复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千方百计地开源节流,师生共同努力,终于使学校收支趋于平衡。在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6年6月,袁世凯帝制失败,羞恨而死。当年国庆,复旦师生兴高采烈,演剧三天。 1917年,复旦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复旦大学。李登辉先生1917~1937年担任校长。复旦升格为大学后学生也逐步增加。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918年,李登辉先生去南洋集资了15万,在江湾买了块地,即是今天复旦之基础。1919年,五四爆发,复旦教师邵力子当时任《民国时报》总编,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传真,立即告知李登辉及复旦同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罢市,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使师生们大受鼓舞。 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今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两翼,改作图书馆,今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宿舍(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学校初具规模,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 1921年,复旦学生为482人,教职员34人。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议在理科设立土木工程系,内部分为道路、桥梁、建筑等。该年秋,郭任远教授建议设立了心理学院,立志建成中国最好的心理学院。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1928年,日寇在济南弄出五三惨案,打死我军民众五千余人,残杀我外交人员蔡公时等17人.复旦同学在默哀完后,无不义愤填膺,自动组织义勇军,积极训练,准备投笔从戎。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在李登辉校长主持下,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复旦同学在李校长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强烈要求出兵抗日。 11月20日,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被分配担任后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战争期间,复旦迁至徐家汇附中(今复旦中学),继续上课。 1935年,日寇又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侵吞华北。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蒋介石打电报给李登辉,李校长被迫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我们修。”同学们修复铁路后在无锡被阻拦。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军警当局包围复旦大学,并从校外宿舍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下午,军警又冲入校内,殴打师生,学生大怒,有力反抗,将军警逐出校外。军警在校外开枪,误杀警察一人,反诬学生所为。26日上午,军警进校搜捕,结果一无所获。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暴行,29日召开临时校董会,会后前往责问上海市长吴铁城。吴承认发布复旦学生枪杀警察的新闻是错误的,保证以后决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国会也发表宣言,抗议军警围捕复旦学生。在各方面的反对和抗议下,国民党不得不将全体被捕学生释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下半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下被迫离职,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1937年1月8日,为了贯彻国民党最高当局把复旦大学迁出上海的意图,学校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 荣德生出资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以促成复旦迁校。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复旦大学已成为我国东南的重要学府。 1937年,“八一三”日寇侵沪战争爆发,战火纷飞,复旦学生开学到校极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四所大学组织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落而退出。复旦、大夏组织临时联大,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 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一部联大决定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重庆各界欢迎复旦留在四川。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认真,生活俭朴,颇有一番新兴气象。同时,复旦于大夏之“临时联合”正式宣告解体。该年复旦大学重庆部有六十多名毕业生。 1938年2月,留沪复旦复课。这年暑假,复旦上海部有55名毕业生。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重庆复旦大学,罹难师生共七人。全校师生,同声哀悼。由于校舍被炸毁,学校宣告本学期暂告一段落。 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校长宣布学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 1946年8月,复旦大学渝校的师生回到上海。12月24日夜,北大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国兵强行奸污。30日晚,复旦举行“全校学生大会”,控诉揭露驻华美军暴行,决定从12月31日起罢课三天。31日,复旦与其他各校代表开会,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并决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在外滩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一起共一万余人,排列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沿南京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这场抗议驻华美军的运动持续到三月上旬,成为蒋统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的标志。 3月,复旦学生自治会进行改选,进步同学组成“五院联合竞选团”,反动学生组成“不谈政治竞选团”,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五院联合竞选团”获得了压倒的胜利。学生自治会竞选一结束,复旦同学立即投入到三反运动中去。 5月26日,在特务学生的指挥下,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 “国权路血案”发生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被捕去11人,由于争议力量的努力,从7月8日开始,被捕学生陆续释放。 7月5日,李登辉老校长提出了“复旦精神”的定义,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 1948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暗中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这件事揭开了护校和迎接解放斗争的序幕。 1949年,为了做好护校工作,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限令复旦大学在两天内迁入市区育才中学。国民党军队随即进入学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复旦同学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乘汽车进入复旦校园。6月20日,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复旦大学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复旦大学成为中国重点大学之一。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建国52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复旦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第一次是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原有的一批应用系科调出,华东地区10余所高校的文、理相关系科并入,是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调整中进复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连年把复旦大学纳入重点建设之列,使复旦迅速由文、理两科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新中国一所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学府。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比过去更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更增强,更具备向世界第一流大学迈进的必要条件。 材料来自复旦大学网站相关介绍

5,上海复旦中学在哪

上海复旦中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626号。可乘以下公交车:48路 、113路、138路、328路、923路,在华山路淮海西路 公交站下车,步行72米,可到达上海复旦中学。
在渝中区的,你直接坐去药材市场的车下车后问下当地的人就知道了,很近的~顺便给你一个他们的联系电话电话:023-63913555 86562006
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这些东西出门少不了

6,上海有哪些重点中学大学

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建平中学、财大附中大学:复旦、交大、财大、同济、上外、华东理工、华东政法
上海中学 复旦附中 华师大二附中 交大附中 建平中学 南洋模范中学 复兴高级中学 向明中学 晋元高级中学 杨浦高级中学 七宝中学 上外附中 育才中学 大同中学 延安中学 位育中学 格致中学 曹杨二中 控江中学 市三女中 市西中学 市北中学 市二中学 新中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 行知中学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 嘉定一中 进才中学 松江二中 回民中学 青浦高级中学 上海实验学校(市重点)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复旦复旦中学上海市复旦中学有登辉

最近更新

  •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迫不及待出自李晴如真《镜花缘》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简短的回答是迫不及待,出自李晴如真的《镜花缘》,意思是等得太急了,迫不及待同义词:又急又急迫不及待反义词:移动待命迫不及待来源:李晴如真《镜中花》第六回:“且是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一帆风顺花,一帆风顺花有什么好处

    一帆风顺花有什么好处2,一帆风顺花有毒吗1,一帆风顺花有什么好处一帆风顺是优良的观叶植物,在南方地区可地栽,其他地区多盆栽观赏。一帆风顺的作用还不仅仅是观赏这么简单。别小瞧了它,一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赞美女孩的词语,赞美女性的词语

    赞美女性的词语佳人、美女、丽人2,夸赞女性的词语优雅,美丽,高贵,睿智,阳光等等3,赞美女孩子的词语温柔美丽可爱大方有气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秀外慧中4,征集对美女的赞美之词高贵,优雅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线线平行,cad中 怎么画一条线跟另一条线平行

    cad中怎么画一条线跟另一条线平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偏移(快捷键o),如果长度不合适,再加长;还可以用多义线,直接画平行的两条线;另外,一些二次开发的软件(我用的是清华天河cad)直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我的人生故事,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绍

    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绍2,我的人生故事1,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绍《MyLifeStory》将带你体验生存在现代都市生活的艰辛,努力朝着自己梦想职业生涯打拼的过程。2,我的人生故事如果没有你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难为男儿汉,求巫启贤难为男儿汉MP3下载地址

    求巫启贤难为男儿汉MP3下载地址你好!ftp://218.28.104.51/d04/2003/10/17/262.mp3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http://www.cpoto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卡拉米尔,什么是卡西米尔效应

    什么是卡西米尔效应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effect)就是在真空中两片平行的平坦金属板之间的吸引压力。这种压力是由平板之间空间中的虚粒子(virtualparticle)的数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钓鱼浮漂,什么牌子钓鱼漂好

    什么牌子钓鱼漂好良师浮漂(福建良师户外公司生产,手作浮漂有纳米、芦苇、巴尔杉、孔雀羽等)。现在钓鱼大多是用枣核型的长尾长脚浮漂,灵敏度高,抗风浪效果比较好;至于材质的话,孔雀羽的灵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