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抑郁症患者真切的明了“感觉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单纯服药的效果有限。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由挫折而产生个人的焦虑,而抗挫折的能力较弱,也有家庭环境的原因,之所以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对待问题和人生处境,有一些抑郁患者,掌握着出神入化的“把子虚乌有变成信以为真”的“认知本领”。
1、抑郁症减药期间,应如何打开自己封闭的内心?
感谢邀请!我是心理咨询师乐远。您的问题里包括两组信息:其一是说到“抑郁症减药期间”,说明抑郁症是确诊的,而且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已经进入了减药阶段,其二是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是内心封闭的状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在非神经性的抑郁症中是比较常见的,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也就是与患者感知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
假如引发抑郁的社会文化、情绪情结等心理困扰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状态,我们知道,真实世界和情绪感受之间还存在一个认知。但是,当抑郁的感受把你笼罩的时候,你却以为抑郁的感受就是真实世界,其实,感受和事实是不是一回事。只是,因为认知是你一贯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这个“一贯”,让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思维自然而然的呈现,让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从而引导你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感觉都是真的,感觉就是事实,
对于抑郁而言,现实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真实世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情境,但归纳起来就三种情况,一种是积极事件,一种是中性事件,还有一种是消极事件。第二个要素是认知:这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事件进行解读时,脑海里不断闪见的一系列想法,或者是自我的内部对话,就是认知。
有一些抑郁患者,掌握着出神入化的“把子虚乌有变成信以为真”的“认知本领”,我们称之为认知偏差,或者认知扭曲。第三个要素是情绪:从认知环节可以发现,你的感受不是来自于真实世界,而是你的认知,因为所有的事件都是经过头脑认知的处理之后,才会变成你的情绪反应。要让抑郁症患者真切的明了“感觉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单纯服药的效果有限,
2、内心封闭的人该怎样走出来?
所谓的内心封闭就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外面接触,不参加社交活动,更不和他人来往交谈,自己很孤独,害怕与群体交流活动,这些人是一种不适应环境的病态表现。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由挫折而产生个人的焦虑,而抗挫折的能力较弱,也有家庭环境的原因,之所以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对待问题和人生处境,这样一来,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不适应环境和社交的一种积压的病态。
对于这些人光靠自己本人是很难走出困境的,为此身边的人和好友应该多帮助开导,结合他本人的实际慢慢的让他接触一些正能量,一些励志的,对他有益的,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对他进行有效的条件反射。因为人都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在此基础上各自也要积极的配合,不断学习,用知识来丰富大脑,提升本能,走出害怕心理,不懂就大胆的去向别人请教,千万不要有面子观念,要把自己的心态变得像大海一样广阔,海量,这样就可以承受狂风骤雨,在狂风骤雨后仍然是我的晴天,和风平,也是最幸福快乐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