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不排外,深圳本地人听到你讲普通话就会立刻换成普通话与你交流。的,我是深圳人,但是我的生活与深圳的繁华没有多大关系,但这不能怪深圳,要怪只怪自己能力不足,年轻时奋斗不够,因此老了就只能过粗茶淡饭的生活,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超快、发展质量引人瞩目,而环境建设又让人羡慕。
1、深圳的环境怎么样?
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前三名和世界级大都市,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成功典范。当我们为深圳经济发展成效而赞叹和惊呼时,殊不知她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效同样让我们折服,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在全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小公园接近1000个,几乎每两个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个公园,建设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9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0%,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接近100%,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很多指标是首都北京市2035年奋斗的目标。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超快、发展质量引人瞩目,而环境建设又让人羡慕?我个人认为,除深圳自然环境本底较好外,与深圳城市发展理念有关,长期重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与其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关,深圳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土地面积是最小的一个城市,陆地面积只有1997.27平方公里。
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有限、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狭小空间范围内,深圳不是一味地拓展建设用地,相反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在2005年就制定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为全国城市生态建设树立了典范和标杆。在仅有的1997.27平方公里的陆地空间,划定了974.5平方公里作为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山体、绿地、森林、水体等生态空间严格保护,除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以外,严禁在“红线”内进行建设。
因此,在深圳繁华的都市生活中,紧张的工作中,人们能够享受到生态环境赋予的自然之美、舒适和娴静之美,考核和评估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深圳很早就开始实行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与干部任免结合起来,如果领导干部离任需要接受“生态审计”,而且损害生态环境要进行终身追责。这些做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并开始在全国推广和实行,
在城中村和老旧城区环境治理方面,深圳同样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有序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重在优化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对老旧城区和工业区改造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在旧厂房基础上改造成的蛇口网谷,已成为网络信息科技公司和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区。
2、长期居住在深圳的人,感受如何?
我在深圳一呆就是三十年,个中感受,一言难尽,1992年,本想出来赚点钱就回去读书。可来到深圳,才发现一下子根本无法赚到钱,想回去读书的计划就变成泡影,那年8月,跟人来到深圳龙华第三工业区一家工艺品厂落脚,每天趁门卫不注意时进出工厂大门,带着别人的厂牌混进员工宿舍,宿舍房间里面有上下十多个床位,每个床位都挂着花花绿绿的床帘,我就躲在其中一个上床里住了三天,不好意思一直麻烦人家,只得随便找了一个工厂先干着,只图工厂能包吃包住,开始了骑马找马的打工日子。
后来,我辗转到了松岗,又先后进了二三个工厂,才最终安定下来,家里一封接着一封信催促我寄钱回去,父亲每封信都在控诉我的不懂事,别人家的孩子一出来打工就寄钱回家,而我出来一年了只寄了几百块钱回去。可是他老人家却从不在信中跟我提起,一年前家里收到的那两份关系到我人生命运的通知书,就这样,我与回家读书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