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日常注意事项。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一部分肌肉萎缩的病人可以通过治疗或锻炼恢复,萎缩肌肉形态和功能可以很好的恢复,与普通人类似,常见的是失用性肌萎缩,如骨折后受伤的肢体因活动减少而出现肌肉萎缩。
1、肌肉萎缩怎么治?
肌肉萎缩属中医痿症范畴,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肌肉萎缩日常注意事项:1、合理的饮食,肌肉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2、正规的康复训练,康复不等同于“锻炼”,需要专业的康复医师进行指导,不可盲目进行。3、劳逸结合,超强度的体力活动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肌肉萎缩可以治好吗?
肌肉萎缩可以恢复正常吗?肌肉萎缩是否可以恢复正常与其病因有关,引起肌肉萎缩的疾病可以分为三类,即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失用性。一部分肌肉萎缩的病人可以通过治疗或锻炼恢复,萎缩肌肉形态和功能可以很好的恢复,与普通人类似,常见的是失用性肌萎缩,如骨折后受伤的肢体因活动减少而出现肌肉萎缩,一部分疾病引起的肌肉萎缩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药物等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或病情进展,但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3、肌肉萎缩有什么症状?可以治好吗?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既然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先搞明白肌肉萎缩是什么。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那么,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一方面是规范康复运动治疗。意思就是: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通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需要强调的是:运动治疗并不是简单的“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方法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换句话说,还是要强调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另一方面是强调肌肉协调性训练。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比如自己跟自己较劲,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时间长了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以及,如果以上方法都效果不明显,还可以采用低频或中频的电刺激,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和针灸、电针、推拿,除了上面说的“术”,还要注意一些“法”,这些“法”其实对治疗也重要。
比如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因为强烈的或反复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反而促使肌萎缩发展,比如要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多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目的是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具体来说,早期肌萎缩患者可以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补气健脾药膳,如山药、黄芪、白莲、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