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神童何碧玉离开中国已经十五年了。12日下午,他接待了来自上海的记者采访,之后匆匆和女儿校门口聊了一个半小时,岁的何碧玉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常人9年的学习课程,三年后,她又以900分的惊人成绩成为了河南省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虽然看上去负气任性,但却有好多网友如果父母听他的,早年(当时是2011年,北京的房价大概在2-3万左右)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样,有前瞻眼光。
1、神童张炘炀,现在过得如何了?
关于张炘炀,之前回答过关于他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在1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要求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就不准备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虽然看上去负气任性,但却有好多网友说,如果父母听他的,早年(当时是2011年,北京的房价大概在2-3万左右)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样,有前瞻眼光,
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但对他的父母来说,这应当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当时为了照顾10岁的张炘炀上大学,父母有在陪读,也就是说本就是工薪家庭,还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工作,要在北京购买房子谈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胁,终是让人觉得不能体谅父母。但凡神童,都有开挂的人生: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市盘山县,两岁半时,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两年时间上完小学,10岁考上大学,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13岁考取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的博士,
这一连串记录前无古人。天才多被捧杀,在查阅张炘炀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一段采访。他认为博士期间的张炘炀,优势仅仅在于年龄,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优秀,与其他博士相比,他并无优势可言,社会上的媒体言论会成为束缚他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会迷失方向。而且他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张炘炀特别会考试,很适应应试教育,但在博士阶段,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学术问题的创造性研究,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在国内仍然开设少年班的尚有三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即便媒体发达如斯,也很少见到有关在读少年班学生的有关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总会有好事的媒体喜欢猎奇,找机会吹捧神童吸引眼球,媒体炒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破坏他们的成长环境,会让他们不能专心于学习,甚至产生思维的偏激和性格的扭曲。
关于张炘炀的消息,他上博士之后已经很少,也没有查到他写的文章,有一篇文章说他博士期间也经历了很多同龄人的情况—迷恋网络游戏,经过父亲的耐心陪伴和耐心教导,最终摆脱了网瘾,按照博士的最长年限计算,他应该已经博士毕业,或者已经有了别的去处。但终归来说,除了之前的光环,目前在没有别的成就,比起很多正常成长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任何优势,还可能因为先前的光环背负压力,
2、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大学,河南“神童”何碧玉,现今怎样了?
不经意间,神童何碧玉离开中国已经十五年了。称她为神童绝不为过,11岁的何碧玉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常人9年的学习课程,三年后,她又以900分的惊人成绩成为了河南省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进入清华之后,还未成年的她依旧发挥着她作为天才的才华与天赋,2004年,何碧玉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立即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
当然之后的故事同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一样,优秀努力的小姑娘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接受了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抛出来的橄榄枝,最关键的是,她留在了美国,回头cue一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我国80后留学生回流率高达八成,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只有11%。在这里我们很容易得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出国留学人才的回流率虽高,但是高层次人才似乎更喜欢大洋彼岸或其彼岸的教室和实验室,
2019年4月30日,颜宁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而这距离她离开清华,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到两年。颜宁在离开时曾衷心的对清华大学表示感谢,并且表示:“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这个突破也几乎是中国很多高层次留学生回流的拦路虎——他们在已有的国内环境中难以找到突破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