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其他综合实力来看,短短三年时间,洛阳超越郑州成为河南第一大城市是不太可能的。年代初从全国各地抽调的10多万产业工人齐聚洛阳,在一片荒野之地上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柴油机厂、洛阳铜加工厂等洛阳赫赫有名的十大厂矿。
1、商丘即将成为河南第二大交通枢纽,那商丘有没有可能取代洛阳成为第二大城市?
商丘火车站去年有幸去过一次,说实话商丘站是我印象中最差的。商丘站的脏,乱,差与其地位极其不符,火车站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窗口,通过火车站就能看到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洛阳站,新乡站很多兄弟地市的火车站要比商丘的面貌好的多,很多商丘人都说现在商丘发展的很快,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商丘。但是请明白,商丘在发展的同时,别的城市并没有在停止不前,
商丘与洛阳差距还是很大的,在GDP总量上商丘似乎并不太差,但是在反应贫富最直接的人均GDP上只有30423元与全省的人均47130元的差距很大。在18个城市中排名第17,洛阳GDP总量是第二,人均是第五。另外别忘了洛阳还有很多是山区,而商丘基本上都是平原,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二十多年了,作为陇海京九十字口的商丘还在拖河南经济的后腿。
商丘人会说京九铁路的编组站并没有建在商丘而是建在了阜阳,所以京九铁路并没有为商丘带来发展的机遇,但是现在的阜阳经济并没不比商丘经济强,铁路确实能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除去洛阳以河南的许昌,焦作,济源为例,除许昌在京广线上外,焦作,济源都在偏辟的豫西北,但是经济在河南并不差,
2、作为河南的第二大城市,洛阳为何始终没机会成为省会?
作不作为省会其实并不重要,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省会的选择是有很多因素所决定的。重要的是洛阳要搞好自身的发展,洛阳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灿烂。但在近当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洛阳的地位不再像古代那么重要,这是历史的选择,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洛阳人根本不必为此怨天忧人,而是要顺其自然,重新定位,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干实事,努力创造洛阳新的辉煌,
那么洛阳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洛阳地脉最相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意思是说洛阳的地理气候最适宜牡丹的生长。我想,这两句诗用在人的居住和生存、事业的开拓和发展方面也同样恰当不过,洛阳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她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13个朝代建都于此,100多位皇帝在这里指点江山,是世界四大圣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被人们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孟津会盟、偃师息戎、逐鹿中原、定鼎九州、周公营洛、孔子问礼”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洛阳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洛阳情有独钟,晚年选择在洛阳香山居住,写出了许多赞美洛阳的诗句,其中“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颂,
历史上不仅文人墨客对洛阳钟爱有加,自夏商开始的许多帝王也对洛阳十分倚重,曾有13个朝代选择这里作为都城。古代统治者选择洛阳作为都城也是有深入考虑的,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有山有水,气候宜人,冷热交替,四季分明,春有花,秋有果,夏有荫,冬有雪,非常符合人类生理需要和生存规律。洛阳曾多次登上“人类最宜居城市”的榜单,
同时,洛阳还是典型的盆地结构,西南北三面环山,北面隔邙山与黄河相望,东面出巩义是广袤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地形易守难攻。盆地内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极少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帝王建都之所,难怪古代的许多统治者对洛阳这么青睐,洛阳是一座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建国之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布局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有7项安排在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