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部在深圳,在中国有八大研究所,分别是上海研究所、北京研究所、武汉研究所、南京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重庆研究所.还在东莞、廊坊以及苏州等设有比较大的中心或分部.华为还分别在德国、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日本、加拿大、土耳其设有八个海外研究所.华为总员工数为20万人,其中70%在国内,约为14万,研发人员占一半.目前无法测算华为员工在国外和国内各个城市的分布,推算在深圳有三万人左右.占总人数的15%.华为总收入8588亿元,按照30%左右的比例计算,估计产生的GDP为2500亿左右.华为对深圳的GDP贡献估计是华为总GDP的25%左右,约为700亿,在1000亿以内.随着深圳总部以外的华为分部人数的增加和生产基地的外迁,对深圳的GDP贡献会减少..。
1、深圳月薪过万的人有多少?
一说起深圳,大家都知道是高薪城市,似乎万元月薪在这里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水平。的确,深圳的薪资待遇在全国是一流水准,月薪万元的占比居全国前三,但是这座万元月薪满大街都是的城市,到手月薪不足六千元的占比近七成,而之所以高薪族多,是因为深圳高端企业多、高端人才多,所以形成了收入差距巨大的现状。比如普通城市月薪三四千的最常见,万元的也不少,但比例大约只有100:1,月薪3万以上的2000:1都不到,
而深圳虽然月薪不足六千的近70%,可万元级别的高达到近20%,月薪3万以上的占比高达2%,这这意味万元月薪的比例是普通城市的20倍,3万月薪的占比是普通城市的400倍都不止。于是就出现了断崖式薪资差别的情况,就是说四五千的是基层,一万的也是基层,一万的都不相信我这薪资都基层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四五千的?那当然就是行业不同所导致的,就像软件行业基层怎么可能和文案基层一个待遇?不论服不服,多个统计机构的统计结果也都是如此,月薪万元占比2成已经是往多了说,别把高薪城市的现状当成神话,更不要总拿“我身边都XXX月薪”,每个人的朋友圈不同,你月薪一万多,朋友圈和同事大多也都这个水平,这是由你所处行业和所在环境所决定的,
2、一般在深圳工作十年,有多少人能买深圳的房?
在深圳工作十年买房的,基本集中在这几类人:1、华为腾讯,银行等知名公司的员工,包括绝大多数基层员工,他们一直拿着远高于社会平均的收入,而且又有周边同事买房的示范作用。2、公务员、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人和国企央企的中层干部及以上,这些人收入稳定,收入也较好,有买房的意识,3、广大较有规模私企的高层和较成功的生意人,这些人收入不稳定,但是手里现金流多,能一次性拿出很多钱,基本也会买房。
4、家里条件好,双方二三线城市父母单位好,有一定的积蓄,担负首付,子女月供,5、剩下的,就是广大很想买房但是无能为力的人,这些人最难受,比如广大央企国企基层员工、一般的公司主管或者部分经理,这些人年薪十几万到二十万,家里条件一般,省吃俭用,一年存下十万八万,或者三五万,高不成低不就,回老家不甘心,而且工作也不如现在的,留深圳难受。
3、在深圳,月薪三万算多吗?有多少人可以达到呢?
深圳并非遍地都是钱,月薪3万年入36万,已超过当今中国90%以上的人口了。去年全体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仅为3万左右,五等份高收入组别也仅有7.2万,可见36万的年收入在全国层面来看,已是处于高收入阶层了。那么在深圳,月入三万能达到什么水平呢?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市从业人员1050万,其中各行各业有单位的在岗职工约467万,其余583万分布在私营个体企业,
而有单位的在岗职工这一年发放的工资总计为5237亿元,相当于这一年所有城镇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外资、事业单位、股份公司等)职工年入11.2万元。可见36万元即使在高收入群体中也属于拔尖的那一批,再来看看人才市场给出的工资调查报告。平均工资水平在5199元,其中超过4成的人集中在3000-6000元区间,
而这个群体又以关外流水线产业工人为主,人数高达400多万。15000-20000的更是仅占3.2%,那么30000以上的可想而知,人数将更少,以2%为例,1050万(就业人口)*2%(月薪三万的占比)=21万人,看起来似乎挺多,但相对于1300多万人的深圳,却又少得可怜,另外可以映证的是腾讯金融去年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其中显示,工作十年月薪上万的都不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