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有慈善机构的中国古人有一套超前的慈善理念,《礼记·礼运》讲。一方面,国家慈善机构进一步规范化,25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在广州故称为“广州国民政府”,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了北伐战争,国民党又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战军解放了广州之后,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1、民国时期有多少国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决定改军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1925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在广州故称为“广州国民政府”,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了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由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1927年,广州国民搬到了武汉,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同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从此形成了武汉、南京两个中央政府相互对峙的局面,为了促使两个政府的妥协,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终促使了所谓的“宁汉合流”,即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沦陷,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机关搬迁到了武汉办公,武汉会战之后,武汉被日军占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搬迁到了重庆,成立了重庆国民政府,重庆成为了战时陪都。
1940年3月,国民党中的二号人物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形成对峙,抗战胜利之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蒋介石的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灭亡了,但是国民党的统治并没有灭亡。国民党又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战军解放了广州之后,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广州是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辛亥革命后,教育部曾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学区,广州同北京、江宁、武昌、成都为五大学区,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广州除了国立中山大学外,还有这些高校:论及影响力,其时岭南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或许比中山大学要大。岭南大学,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现为香港八大公立大学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联盟成员,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成员,
3、古代有慈善机构吗?
古代是有慈善机构的中国古人有一套超前的慈善理念,《礼记·礼运》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概意思是,人们不能仅奉养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让天下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其晚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儿童能顺利地成长,年老的鳏夫、年迈的寡妇、孤儿、无子老者、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只有这样才算“大同社会”,
从上古到近世,历朝历代都非常理视慈善救助事业。1.上古时期,重点是对老年人实行养恤优抚,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分为“国老”和“庶老”,分别在不同的慈善养老机构供养,并依据老年人年龄和生理状况给予相应的饮食待遇和日常护理。2.西周时期,在统治机构之中,专门设有地官司徒掌管荒政、安抚民众等,其职能有六项,“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都与慈善相关。
同时,还有“养疾”即帮助国人祛灾难除疾的传统,一方面,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上苍天保佑国人;另一方面对患病无医的国人集中治疗,3.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围绕救灾减害,设立了平籴制度,将丰年与灾年各分成大、中、小三等,丰年由官府买入粮食,灾年则由官府卖出粮食,确保老百姓在灾年不致于饿死,二是为了扩大人口数量,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对生育的妇婴给予特别照顾,免征幼儿的人头税。
4.秦汉时期,一是大规模兴建“常平仓”,以备灾荒赈恤之用。每遇到灾荒之年,朝廷往往颁布诏谕、开仓调粟,《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当时朝廷“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二是继续推行“养疾之政”,给包括灾民在内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公元2年,各地普发蝗灾和疫情。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