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伯灵顿附近的乡下,祖上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另外,杜威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延伸,杜威教育思想是约翰杜威提出的,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如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长大,杜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理论(1)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是成长,教育是经验的转化或重组。教育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另外,杜威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延伸。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改革(“做中学”)是一种递进关系。(2)教育的目的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推导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本身之外没有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组、改造、再改造的过程。”(3)做中学需要主动的、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型教材的主导地位。“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体验、思考、探究的方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创设困难情境,确定难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追求决定论》(1929)、《逻辑学:探究论》(1938)、《认识与知》。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是《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和《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与教育》(1916)、《明日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人的问题》(1946)等。
杜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是约翰杜威提出的,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如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他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体验中心。约翰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伯灵顿附近的乡下,祖上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伯灵顿有近1.5万人口,其中大约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土生土长的人包括长期居住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区的中产阶级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家庭的后裔。杜威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长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