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时期,全国各地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四川话不仅仅是云南贵州和重庆人湖北武汉人也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武汉一呼,四方响应”,道出了武汉扼控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
1、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
2、为什么有人说四川话和武汉话很像?
我是四川人,第一次坐火车去上海,我在武汉转车,在候车室里,以及上车后的车厢里,我就像见到了家乡人一样的感觉,因为说着差不多的话,只是音调方面有些不一样而已,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四川话不仅仅是云南贵州和重庆人说,湖北武汉人也说。【01】湖广填四川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后与清朝抗衡,张献忠在四川成都杀了些人,清军入川时又杀了不少蜀地本地人,其原因大概是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人吧,以为所有蜀人都是张献忠的党羽,
张献忠死了后,四川基本上是没人了,清朝为了把这个空填上,便从湖南、湖北这边移人过来,这就是有名的历史上的事实——湖广填四川。但是湖北过来的最多,我家祖上就是从湖北孝感麻城那边过来的,族谱里都有记载,我祖父年轻时,那边的人还送过族谱过来,并传来了字派,所以把家乡话带过来,也是一个原因,只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好多话融入了本地的一些方言,然后便有了一些不一样。
【02】西南官方话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湖广填四川,不过是老四川,就是包括重庆在内的,但是贵州和云南,以及西藏接近四川的地方,都会这种话,那就不是湖广填四川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按照区划,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都属于西南方向,这一带的人大多说话都向一个方向去,形成了通用的语言。但又各自拥有自己的方言,
3、为什么武汉叫大江大湖大武汉?
《大江大湖大武汉》是孙楠演唱的歌曲,由佟文西填词,胡晋谱曲并编曲,为武汉市旅游形象歌曲。大江,武汉别称江城,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大湖,武汉又号称百湖之市,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但许多湖泊已经萎缩或消失,湖泊数量已经不足1000;武汉号称“百湖之市”,至今仍然拥有上百个湖泊,这一称号依旧名副其实。武汉东湖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心城区扩大,东湖退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东湖磨山朱碑亭镌刻着朱德同志在1954年游览东湖后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大武汉”是湖北武汉的美称,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辛亥首义成功,孙中山先生惊叹:“武汉一呼,四方响应”,道出了武汉扼控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武汉会战时期,全国各地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