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学者认为在混乱的环境中无法安心做事,所以对罗隐的诗歌评价会有所偏颇,认为作品缺乏灵气和文学内涵,引用名著的正派诗人认为罗隐的作品讽刺、低俗,尤其是到了宋代,认为其作品过于直白,甚至违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逐渐不理会,主观原因是罗隐的作品过于犀利,唐代写讽刺诗的著名诗人不在少数,而罗隐的作品以讽刺、通俗易懂而为大众所知。
罗隐,字赵建,新城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末进京,七年考中科举。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己写了一本书《谢罪书》,为统治阶级所痛恨。所以,罗州献诗曰:“虽伪经之书,胜于一休”。后来断断续续考了几年,一共考了十几次。我自称“12、13年试用期”,最终失败。史称“十非第一”。黄巢起义后,隐居九华山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他遵照吴越国王钱镠的旨意回到家乡,当过钱塘官员、谋士和仆人。909年(五代开平三年)卒,享年77岁。
1、汉代三国:司马相如、卓文君、杨雄、孔融、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阮籍。2.金与南北朝:陶渊明与谢灵运。3.隋唐:杨光、、、陆、杨炯、罗、、宋、杜沈燕、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崔浩、贺知章、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继、柳宗元、许浑、韩愈、魏应物。李贺,刘禹锡,文,李商隐,杜牧,罗隐,吕贵年,皮日休,王健。4.五代宋朝:欧阳修、苏轼、陈师道、黄庭坚、尤茂、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王安石。5.袁浩文、王冕、高琦、杨慎、李鄂、朱遵义和张文涛。
3、唐末诗词大家 罗隐的历史地位,为什么会大起大落?-0/的历史评价除盛唐大赞外褒贬不一。主观原因是罗隐的作品过于犀利,唐代写讽刺诗的著名诗人不在少数,而罗隐的作品以讽刺、通俗易懂而为大众所知,引用名著的正派诗人认为罗隐的作品讽刺、低俗,尤其是到了宋代,认为其作品过于直白,甚至违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逐渐不理会。此外,由于罗隐的生活背景较差,唐宋后期以后的文人大多在谈及晚唐时持贬义态度,晚唐是唐朝的末期,人民在战乱中从泥潭中活了过来。宋代学者认为在混乱的环境中无法安心做事,所以对罗隐的诗歌评价会有所偏颇,认为作品缺乏灵气和文学内涵,到了民国时期,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和宣传,历史地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