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石,广东湛江人,解放军技术少将军衔。在珠三角的城市中,湛江人又偏爱广州,的确,我曾走访过湛江不少村庄,有讲雷州话的,也有讲白话的,他的儿子后来迁到湛江这边开枝散叶,有定居坡头的,有分到廉江、雷州、遂溪、海南甚至东南亚的,后代讲什么话的都有,总人数在20万人以上。
1、为啥江苏有这么多安徽人?
首先,因为江苏和安徽距离很近,也就是地理位置因素。其次,安徽一直被定位为农业省,国家的工业投资份额远低于江苏,而且江苏的开发区数量较多,就业机会更大,所以对于安徽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次,安徽和江苏自古为一个省份,苏南和皖南、苏中和皖中、苏北和皖北,其语言、文化、风俗都相近,所以地域差异较小,安徽人能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有归属感,
安徽是资源大省,淮南、淮北都是煤炭基地,每年给江苏输送了极大比重的工业用电。而且在暑期用电高峰时,为了保证稳定江苏的工业用电,安徽很多地方都会限电,此外每当洪涝灾害时,为了保护江苏的工业设施,安徽都是泄洪区。当年的安庆,被誉为“长江五虎”之一,是和上海、南京、重庆、武汉并列的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现在只是落魄的三四线城市,
当年的芜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是清帝国四大米市之首,被孙中山誉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但现在的GDP排名放在江苏却要倒数。所以,政策资源的不均衡才是造成两省差异的主要原因,安徽人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江浙沪谋生,总而言之,因为江苏的大量就业机会,很多安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江苏的GDP中,接近四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的贡献,
2、为什么有这么多湛江人在广州务工?
湛江人去珠三角打工,对我们本地人来说,是一种生活常态。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一个湛江年轻人都考虑过,到底在家发展,还是去珠三角工作?因为湛江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对于草根阶层来说,机会少,房价物价偏高,生存不易,对于成绩好的大学生,在珠三角如果能找一份正式工作,有一个正式单位或有份高薪工作,或许还能在珠三角扎下根。
但对于农村出来,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轻人,去珠三角也就是打一份工,挣点吃饭钱,求生存,能买房定居的是极少数,有的在珠三角打工十几年后,又面临是否返乡的选择题,心情是比较纠结的。在珠三角的城市中,湛江人又偏爱广州,毕竟是广东人,湛江白话虽然不正,但广州以白话为主流语言,沟通起来不觉困难。就算我们讲雷州话的,后天学的白话,在广州使用也问题不大,只是被人笑话而已,
广东人饮食习惯差不多,都比较清淡,在广州感觉吃得惯。而深圳北方人太多了,以普通话为主,似乎不怎么融得进去,广州有很多湛江人,有很多老乡甚至是本村的兄弟。去广州也好,去别的地方,都是村人带村人出去的,每条村都固定从事一个行业,或是固定在广州的一个片区活动。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对于雷州徐闻廉江等地的人来说,珠三角和湛江市区是差不多的,自己都不熟,都没啥人脉,一时半会也融不进,回家也不方便,还不如去珠三角机会多,距离远一点而已,
3、湛江都有哪些历史名人?有什么样的典故?
介绍几位广东湛江籍的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童世平,广东湛江市廉江人(一说上海人),海军上将军衔。历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2010年7月19日晋升海军上将军衔,我以前介绍过了,欢迎关注。△廖世宁,广东湛江市人,海军少将军衔,
历任总参作战部战役培训局局长、东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上海保障军基地司令员、海军工程大学校长、海军副参谋长等职务,2006年7月晋升少将。△林溪石,广东湛江人,解放军技术少将军衔,1947年6月出生,1968年入伍,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沈阳军区工程科研设计第二所所长兼总工工程师,他是我军工程装备专业学科带头人、国际著名地雷专家、我国军控问题国际谈判技术专家,先后取得5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26项在全军列装,15项获国家、军队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