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刘备流离失所,到达荆州,在荆州名声也很好。归根结底荆州还是丢了,丢在了关羽手上,刘备同时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为什么刘备没有选择一位大将镇守益州,自己将基业设立在荆州呢,到时候刘备便可以一马平川地夺取荆州,借南郡(荆州)之后,刘备更是以荆州牧的身份独立的霸占一方。
1、在三国历史中,关羽丢了荆州后,刘备应该怎么做才能翻盘?
荆州的丢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关羽自以为是、不听劝阻,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做什么事都在乎自己的名声,瞧不起别人,总以为别人怕他,不敢对荆州下手,结果落得被杀的下场。当初诸葛亮进川时就对关羽说过“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可保荆州不失”,诸葛亮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非常担心忧虑的,观遍诸将也只有关羽能当此任,再看关羽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分兵拒之”。
这是他守荆州的方法,说的飘飘然,轻轻然,压根心里没不以为然,他当然知道荆州的重要性,但总认为自己余威犹存,谁敢来犯,却忘了自己已近花甲之年,也忘了当年廉颇为了证明不老而强迫自己一顿饭吃了一斗米、肉十斤背甲上马的故事。再看他当听到五虎上将里居然与自己并列有老将黄忠,心里大不高兴,你一个降将且又年老的人凭什么资格位列其中,
由此可见关羽的自大,目中无人。攻打樊城时不听马良劝说更换守荆州的人选,还有打樊城时考虑到了东吴可能会袭击荆州,但一听说是主将换成了不出名的陆逊,警戒之心立马降低。东吴伸出的橄榄枝(孙权之子娶关羽女儿)他也不接,并辱骂使者,其实当时他要为自己哥哥刘备的江山多考虑一点,即使是政治婚姻,自己牺牲一下算什么,况且也不一定吃亏,古时的这种套路比比皆是,
完全忘记了诸葛亮的嘱托。以上是分析了一下关羽其人与荆州丢失的关系,荆州作为蜀汉和东吴间的缓冲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向东可联吴,可伐吴,向北可伐魏,可剑指许昌。更是蜀汉疆域的向东延长线,可作为兵源基地、后勤基地,这样的肥肉不管东吴还是曹魏都会争相拥有的。要时刻保证荆州不失那是千难万难的,相对于蜀川的地利位置,荆州就像孤悬在外找不到家的孩子一样,一但被围救援根本做不到及时快速,
归根结底荆州还是丢了,丢在了关羽手上。但是归咎于最终原因就是它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就算是换成诸葛亮来守荆州也不一定能行,并且那是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地,精神消耗太大,压力也大,不知诸位看过当时三国地形图没有,荆州正好处于曹魏和东吴两者地域相交后的缺口中,像不像一块肉放在了嘴边呢?综上所述结果就是荆州换成谁守卫,也不会确保万无一失,迟早要丢的。
就算是荆州丢了,也不是丢了你刘备的命,难道忘记了自己当时起兵的誓言,忘了“衣带诏”了吗?忘了自己最终的目标了吗?地盘丢了可以再抢回来,兄弟没了十年报仇也不晚,要是自己命都没了那一切可真是都付笑谈中啦!所以当得知荆州丢了以后,刘备该听取诸葛亮等大臣的建议继续修养生息,行德政养民心,继续引进良臣猛将,练兵备战,培养蜀国第二代第三代人才,罢黜太子刘禅,改立其子刘谌或另立别人,
2、如果刘备夺取汉中后,立刻让诸葛亮带赵云去荆州,荆州还会丢吗?
对关羽北伐中原的襄樊之战反应迟钝不能不说是刘备与诸葛亮的重大失误。至于赵云刚刚在公元219年三月开始的汉水之战中立下大功,导致五月曹操集团被迫撤退,刘备集团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公元6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荆州授予关羽前将军的官印,而同样在七月,关羽就留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自己率领大军北伐,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襄樊战役拉开序幕。
由此可见,关羽大举北伐发动襄樊战役很可能是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决策,而费诗应该就是刘备与诸葛亮派去传达命令的人,如果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不可能如此匆匆忙忙地发动襄樊战役,而刘备对襄樊战役的决策过于草率,明知道关羽荆州方面将领实力单薄,却不派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这样的超一流名将增援荆州,更没有派诸葛亮亲自出马镇守荆州,以至于关羽在统帅大军北伐时,只能留麋芳、傅士仁这样非常平庸的官员留守荆州,可见刘备集团对襄樊战役的准备极为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