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是不是古代的南阳轮不到襄阳人来解读吧。同时,在襄阳的文化节上宣扬南阳不是古代的南阳也有侵犯南阳权利,影响两地团结之嫌,这句话从襄阳领导嘴里念出来是很尴尬的,所以,每每在此之后都要喋喋不休,绕口令一般的解释一番“古代襄阳是属于南阳的,这个南阳不是现在的南阳,是襄阳隆中”。
1、古代名人游南阳,都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躬耕南阳,怎么会有争议?
谢邀。古代名人游南阳,的确用大量诗篇赞美诸葛亮的忠君,爱民思想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从魏晋建祠以来,无数的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在此泼墨挥毫,立碑记事,祠内现存碑刻共四百多块,毫无疑问,武侯祠是南阳极具文化内涵的人文胜迹。然而,很多人有疑问,武侯祠是不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是不是刘备的三顾之处呢?首先,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
襄阳隆中属于邓州或南阳郡之说,源于习凿齿,但并不靠谱,刘表曾以襄阳为荆州治所,襄阳应该属于南郡,其次,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说,看来,武侯祠在唐代就有诸葛庐了,这与诸葛亮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相一致。另外,正如题主所云,历代名人游历南阳,都会留下关于诸葛亮的诗作,李白在盛赞南阳的《南都行》中写道: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酬鬓斑,李白到了南阳,立马想到,诸葛亮在南阳躬耕,被三顾出山,而我却无人理会,不禁按剑长啸,愁绪满怀。祠堂内的碑文中有明人萧鸣凤题写的一首诗:气聚崇岗紫翠深,百年怀抱此登临,山连嵩岳来天地,名与人龙并古今。祠堂山门前,高大的坊额上,雕刻的“千古人龙”四字,就来源于此,至于说为何有争议?主要因为我们传统的非此即彼的狭隘的思维方式所致。
很多事情,是可以亦此亦彼的,两地不必互相否定,其实是完全可以并存的。诸葛亮小时候跟随叔叔诸葛玄生活在隆中,成年以后,到南阳游学,躬耕卧龙冈,以等待时机,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结束语:最后引用清朝时,曾任南阳知府的湖北人顾嘉衡的一副对联做结尾: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2、为什么湖北襄阳一直说古代归河南南阳管辖?
为什么只有\ 这一说法欠思量,自古汉江分两阳。江南为阴是襄阴,江北为阳是南阳,阴地生了风雏庞,阳地出了卧龙亮,历代清楚邻居畅,改革开放襄变样,一心要把诸葛抢,诸葛历代在南阳,隆中茅庐卧龙岗。襄人又把南阳仿,襄坟变成草庐样,植园变成卧龙岗,如此实在太谎唐,李贺故里在洛阳,襄阳李贺为哪样?洛阳牡丹天下甲,襄阳牡丹是啥花?同心同德为国家,不可为利伤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