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并不是华夏文化之根,所谓河南文化或河洛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陕西有个西岳华山,本来就号称华夏之根,陕西有座大山秦岭,历来被称作华夏之脊,陕西有个关中,自古就是中原之龙首,“豫州在河南,是雍州来的华族与青州的夷族和荆州的蛮族交融的地方”,全国唯一以华胥氏命名的地名华胥镇,在中国最古老的县蓝田县,华胥陵也在此镇,位于霸河第二台原上,距霸河三四百米距离。
1、为什么华夏族起源地在陕西而不在河南?
就不要问为什么了,这是《分子人类学和中华民族的起源》研究的结果。它告诉我们:“雍州包括今陕甘青藏一带,这里是汉藏族群的古羌人的家园,是华夏族的祖先生活的地方,仰韶文化的考古传统在这里发源和传承”,它同时还告诉我们:“豫州在河南,是雍州来的华族与青州的夷族和荆州的蛮族交融的地方”。说的够明白、够清楚了吧?,
2、“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华胥氏族在哪?华胥氏的年代为母系社会,所以传说中,华胥氏是在雷泽踩了雷神脚印生下了伏羲与女娲,故没有父亲的记载。而全国唯一以华胥氏命名的地名华胥镇,在中国最古老的县蓝田县,华胥陵也在此镇,位于霸河第二台原上,距霸河三四百米距离,考古发现的半坡及老牛坡遗址均为母系社会,与华胥氏传说同时代。与华胥氏为同时代老牛坡遗址,也位于霸河第二台原,距霸河三四百米,距华胥陵仅仅只有二三干米,距半坡遗址也只有十公里左右,
骊山顶峰上人祖庙建于周初,庙供奉的就是伏羲与女娲,距华胥镇也就十几公里左右。骊山老母庙,骊山老母的就是女娲,每年庙会人们供品有一种临潼特产石子馍,就是为怀念女娲补天而特别制做的供品,向东三十几公里为少华山,百十公里为华山,向西二十几公里青华山,均为秦岭山峰,也均与华字有关。其后人黄帝与炎帝也起源于陕西,黄帝陵炎帝陵距华胥陵,都在一百六十公里范围内,
有传至的典故《黄帝梦游华胥国》,有以黄帝与岐山的岐伯问答而成的《黄帝内经》。这些炎黄子孙最早的传说及典籍,和历史文物遗迹,再加与华胥陵同时代周围考古发现,均证明华胥氏族人在关中篮田周围,华胥镇华胥陵位于秦岭脚下,秦岭象一道屏障,护佑着华胥氏族人生存繁衍的八百里秦川,秦岭是中国中部水塔,也是华夏民族的祖脉所在,是中国龙脊。
3、作为华夏之根的河南,有什么具体文化是出自这里,而且保留到了现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河南并不是华夏文化之根,所谓河南文化或河洛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根据考古证明,黄河流域主要有两大文化: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下游的东夷文化;加上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这就是炎黄时代的三大部落,也称三大文化。这三大文化在华北黄淮碰撞交流混合,得到考古证实,从信史时代来说,殷商属于东夷,周朝属于华夏。周灭商成为天下共主,通过分封,周人成为主体民族,即华夏族,周人姬姓成为万姓之祖,就是从这里来的,
从文化上说,周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奠基者,也即儒墨等百家争鸣时代的奠基者。周人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周人的人文民本思想,即民为邦本、敬天保民、天听自是民听,还有阴阳辩证思想等,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主流思想,我们常常口头上讲的礼仪之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民服务、阴阳辩证观念等,追根溯源,根都在周文化中。
4、西安不是中原,不属河洛文化,没有母亲河黄河,是华夏之根吗?
\
陕西是中华之根,延安是中华之魂,提问者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陕西有个西岳华山,本来就号称华夏之根,陕西有座大山秦岭,历来被称作华夏之脊,陕西有个关中,自古就是中原之龙首。中原、中国一开始就指的是关中,关中乃四塞之地,四周大山环绕,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所以《诗经·小雅》中讲:“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