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决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不是安徽主动决堤,你觉得河南,江苏不被淹,当时安徽没有主动泄洪,中央下命令,安徽拖了两周以后才主动破堤泄洪,我先跟你来说说历史,来戳破所谓安徽不泄洪,只能淹自己,江苏无所谓的自欺欺人,上下游河南江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安徽由于历史原因,近两百年来一直经济不发达。
1、滁河大堤如果不爆破,王家坝如果不泄洪,安徽如果不泄洪,后果会怎么样?
这种带节奏的好像忘记了91年被淹的惨状,看看不泄洪淹了多少地方。安徽境内,一边是淮河,一边是长江,无论哪条发水,都要安徽决堤,凭什么?不是安徽主动决堤,你觉得河南,江苏不被淹?那麻烦再看一看历史,另外看一看地理,安徽境内多山,泄洪区都安排在洼地,或者沟壑之间。有地理因素阻挡,当做泄洪区不会形成大水漫灌,这是国家考虑的因素,
上下游河南江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安徽由于历史原因,近两百年来一直经济不发达。这才是安徽境内多设置泄洪区的主因,大家同属一个中国,国家统筹安排,尽量减少损失,这本没啥,安徽人也没说什么。但是我不知道为何这么多人,一边奚落一边嘲弄,好像安徽这么做就是必须的,应该的。好像跟上下游的省份无关一样,如果是这样,那大家都一起不决堤,大家一起坐看洪水泛滥,谁垮谁倒霉,谁淹谁自己受。
2、如果王家坝不泄洪会造成哪些后果?
原因有很多,应该也是综合考量的吧!!!首先,王家坝不泄洪,自身所承受的水量也有压力,为了坝堤的安全,还是要适当放水的,毕竟坝堤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其二,本来淮河上游水来的多,再加上淮河流域干支流水的汇入,会抬高淮河干流水位,如果超出水位,一旦决堤那河两岸都要被淹。其三,上保河南,下保苏州,只是说说罢了!!很多时候,这个洪涝治理,已经全国一盘棋了,不会是单区域作战了。
为了一些地区,牺牲另外的区域,也不是没有,其四,之所以在安徽阜阳设置一些蓄洪区,也是因为这些地区适合,处于落差大的地方。从王家坝上游到阜阳有一百多米的落差,而从阜阳到苏州只有几米的落差,所以设置在阜阳这片王家坝下游,是合适的。其五,阜阳,淮南,蚌埠都在江苏上游,如果淹了江苏,那安徽也淹的差不多了,总结来说,王家坝的泄洪,是为了淮河流域人民的共同利益,不是单单谁保谁的问题。
3、假设安徽不泄洪,对上下游沿线影响几何?
我先跟你来说说历史,来戳破所谓安徽不泄洪,只能淹自己,江苏无所谓的自欺欺人,1991年5、6月间,中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袭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失近70亿人民币。
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人民币,按上所示,安徽受灾人口多于江苏,江苏直接经济损失比安徽大。这是由于安徽人口多,江苏经济比安徽好所致,所以可以判断江苏跟安徽受灾区域大小,受灾状况基本一致。那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假设仍然是91年受灾地区受灾,那请问楼主:谁的损失大,谁的损失小?备注:当时安徽没有主动泄洪,中央下命令,安徽拖了两周以后才主动破堤泄洪,
当时上游的河南已经扛不住了。也是从91年以后,国家才在安徽规划了泄洪区,让泄洪有个制度化跟模块化的工作模式,然后我再跟你说说地形,安徽地形多山,多丘壑,发了大水,不会形成大水漫灌的现象,这也是安徽有很多泄洪区的主因,我请问你,是大水漫灌,一望无际的淹受灾严重,还是多山多丘壑,水只在小范围肆虐受灾严重?你觉得同样的灾情,在江苏这么多工厂企业的情况下,谁更伤?所以安徽决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