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个中等城市,淮河边,雨水充足,小巧玲珑。我是土生土长的蚌埠人,非常热爱这片土地,首先是人,蚌埠人勤劳善良,敢闯敢干,世界各地都有蚌埠人的风采,蚌埠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房地产占比城市经济较大,因此房价和居民收入比起来,是不相匹配的,蚌埠普遍居民工资较低,但是房价虚高,不利于外来人员的创业定居。
1、在蚌埠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蚌埠是个中等城市,淮河边,雨水充足,小巧玲珑。属南北交汇,刚来蚌埠挺新鲜。农贸市场中男男女女做小买卖的多,但蚌埠人把做大小买卖都叫“做生意",把“好、行"之类的回答词说成“管"。把“说话"叫“讲话",但有一些词语永远变不了,这大概是水土原因。比如音“林"“玲"不分,绝大部分都把“林"音读“玲"音。而且从不会说“儿"化音,
如老头(儿)、小孩(儿)、小狗(儿)等。对于“我"和“咱"的口语统统用“我”和“俺",极少用“咱",就算共同的称谓也是这样。如俩亲姐妹说话,满可以说“明天把咱妈接过来吃火锅",但不这么说,非用“我"或“俺"称谓,好象她俩不是一个妈感觉,蚌埠人赶新潮。常有“小上海"、“小香港"之美称,所以穿着讲究,也很时髦。
在吃方面,蚌埠人很会吃。所以只要有新鲜的美食,都会去尝鲜,也就是说,大街小巷,饭店小吃都非常火爆。原来的老蚂虾街,可是热闹非凡,远近闻名,从中午一直忙到次日天亮。现在蚌埠建设的很有气魄,楼房林立,道路宽阔,风景宜人,景区优美,虽工资不算高,但满足感很强。吃穿决不比其它城市差,特别是退休人员,很会找乐子。
2、蚌埠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的皖北地区,下辖四区三县,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13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380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多一点,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其中有一篇介绍因铁路而发展出的城市中,有谈及郑州和蚌埠。记得以前中学教科书中也有着类似的介绍,直接说明了蚌埠市一个铁路交通城市,蚌埠的历史并不悠久,原为安徽省凤阳府(县)下辖一村级地区,后由于晚清津浦铁路的开通,使得蚌埠在民国时期一举成为了安徽省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因抗日战争爆发,设市计划搁浅,后在抗日战争结束,于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在第一财经发布的城市分级名单中,蚌埠被划为中国三线城市(弱)的行列,总体来说蚌埠目前的发展水平比较一般,虽然定位是皖北中心城市,但是论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等数据开看,都不是很理想,虽然如此,但蚌埠的基础条件是比较好的,城市框架比较大,建成区位居安徽第三;铁路公路便利,交通通达率全省第一;军事和高等院校也很多,高校6所,军校4所;虽然近十年来,省级十数家科研单位都迁往省会合肥,但是目前中央、省直驻蚌单位依然很多,比如淮委、40所、41所、214所、工业设计一院分院、国家玻璃研究院等等,位居全省第二。
目前蚌埠还是国家级文明城市,总体上城建和环境卫生是比较好的,城市绿化率比较高,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非常多,除了到处的街角公园外,其中淮上区的滨淮公园、禹会区的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区的龙子湖公园、蚌山区的珠园和南山公园,规模都比较大,但是蚌埠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房地产占比城市经济较大,因此房价和居民收入比起来,是不相匹配的,蚌埠普遍居民工资较低,但是房价虚高,不利于外来人员的创业定居。
3、蚌埠是几线城市,未来潜力如何?
蚌埠市是属于4线城市吧!我觉得,我是土生土长的蚌埠人,非常热爱这片土地。这里山水秀美,人杰地灵,交通便利,为何发展如此滞后呢?你看,我们的地理位置,沿海开放没我们,西部大开发没我们,长三角腾飞没我们,就和安徽省内的城市去比较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能和黄山比美?能和巢湖比水?值得骄傲的就是比相近的淮南市发展的好一些,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