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广东人低调,其实是根据广东人的生活习性总结出来的。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认识很多广东的朋友,默默想想,这些认识的广东人的确很低调,没有几个高调的人,全国的网友是认同广东这些优点的,广东自古都是以家族聚居的形式生活的,至少大部分地区是这样,这与长江以北的地区是不同的。
1、感觉广东人很低调,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
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认识很多广东的朋友,默默想想,这些认识的广东人的确很低调,没有几个高调的人。有一次同学聚会,一个同学的老公是当地有名的地产商,可是开车带我们看看他开发的小区,没有一句自我炫耀的话,也没有一丝洋洋自得的样子,虽然我是个穷鬼,其他同学虽然小有产业,但距离他们的财产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然不是说广东没有暴发户,没有调子很高的人,但总的来说,相对而言,这个判断应该还是可以成立的。究其原因,我想这跟广东的地理、生产方式和历史文化大概关系密切,首先,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地少人多,水稻一年三熟,其他无论种香蕉还是甘蔗,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劳动力和精力,广东海岸线很长,海边的人谋生更是看天吃饭,生死不由自主,加上台风每每肆虐海岸,广东人又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地方,财富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艰苦的劳作,培养了人刻苦耐劳朴实的性格,看天吃饭,则形成了祸福无定,尊祖敬神的传统,其次,广东自古都是以家族聚居的形式生活的,至少大部分地区是这样,这与长江以北的地区是不同的。家族生活长幼尊卑有序,建筑也多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建筑方式,不论是珠三角的大屋,还是潮汕成排的建筑,或客家人的围屋、土楼莫不如是,
注重礼仪也成了这里的文化传统。再次,广东是中国近代工商业最早发源的地方,海外关系复杂,反而是对于权力相对疏离,商业讲究和气生财,人与人的关系也相对平等,奇怪的是,在民风低调的同时,广东民风自古彪悍,所以,轻易不要高调,以免遭到意外之灾。离中心远,比较少权力的保护,人也会少一重傲慢,只是随意想想,不一定就对。
2、广东人为何那么低调?是有什么原因吗?
因为我们广东位于边陲之地,古代百越之一南越部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朝廷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重北轻南的朝廷对于我们山高皇帝远的边陲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观的历史记载了。仅有的记载,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秦征百越后,汉朝建立。《史记》卷九七陆贾列传记载:陆贾从中原的文化观念出发批评赵佗反天性,弃冠带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他(赵他即赵佗,曾为南越尉,所以称为“尉他”)魋结(同“椎髻”,即束扎起一小撮像椎状的发髻)箕距(双腿张开前伸两膝微曲而坐,是一种不拘礼节、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汉文帝时期,南越王自称皇帝,汉朝派使者责备,南越王给汉王朝回信,此回信据《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记载言,南越王赵佗上书汉文帝,自称“蛮夷大长”;曰:“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越,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亦称王,
老夫故敢妄窃帝号,聊以自娱。”《汉书南蛮传》的记载,直到东汉,岭南人口仍旧以百越为主,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百越征氏姐妹。凡交阯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唐朝陈元光南征雷万兴、蓝奉高,宋朝狄青南征侬智高,几乎贯穿整个明朝的藤峡盗乱也就是从秦征百越,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到明朝,我们岭南存在感都不强,
3、为什么广东的富豪都那么低调?
广东人低调务实不攀比!广东人从小养成勤劳朴实,节约的风俗习惯。这里的小孩,不管是有钱没钱的,初中三年级有的就开始打暑假工了,这里不管是土豪还是一般的打工仔,他们去饭店吃饭,剩下的菜都会打包回家,养成了这种不浪费的风俗习惯。包括彩礼钱,过年的红包都是意思意思,再有就是很多富豪本身就是白手起家,辛苦才换来今天成就,知道财富来之不易,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