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济实力显然也算不上是强市,至于省内其他城市,不论规模还是人均,再或者综合实力,也就没有其他算得上强了。保定虽然划为二线,但主要也是老底子以及远景规划,但人均经济数据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至于青岛和苏州这样的城市,河北还真没有,这是因为基础和定位问题。青岛是一座移民城市,从清末到民末,当了几十年的直辖市,后来又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早期定位就高,
而且计划单列市本来就是着重发展经济,有钱了自然整体实力差不了。苏州更不用说了,自古富庶之地,富了上千年,而且是地级市当中定位最高的几座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紧邻上海和太湖,世界十大内河港口之一,想不发达都难,但河北就不同了,京津都成了直辖市,河北虽说沿海,但是大部分海岸线因为黄河出海口冲击带原因导致既不能大范围开发海滨旅游,水深原因也不能像山东浙江那样到处搞港口,所以说是沿海省份,其实对海洋的资源利用是东部沿海省份当中最小的。
3、河北省东部的5个县,1952年为何都被划入了山东省境内?
1952年,山东省将吴桥、南皮、盐山、东光等六个县划入河北省境内,作为交换,河北省的武城、夏津等五个县被划入山东,另外,当时河北与河南之间也进行了换地,一切从京杭大运河说起要说起河北与山东之间进行换地,就要说起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大型运河,最初开凿于隋朝,当时中原王朝的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北方获取南方物资,强化南北交流管理有重要作用。
不过,晚唐与五代时期,原本的大运河在河南境内的河段不断淤积,加上黄河变道频繁,大运河的运力不断下降,因此,晚唐时期的人们就开始开凿新的运河水道,以此来发展漕运,最初的运河中心洛阳不断衰落,而开封的地位急速上升。两宋时期,大运河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且河道开始出现东移,而到了元朝,由于当时的都城已迁至大都,长安与洛阳等地没落,大运河进一步向东部移动。
元朝开始,大运河的中间河段,已经基本偏离初期的路线,不再从河南境内经过,从江苏直接进入山东北上,再进入河北,河南与大运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淡化,除了运河河道改变,元代开始出现的行省制度,也被后来的明清所继承,明清时期,各省的轮廓已基本定型,而大运河刚好夹在了山东与河北交界之地。为了有效管理京杭大运河而进行的换地明清时期,由于对海运整体上比较禁锢,因此内河漕运备受重视,大运河的作用尚且还是非常重要明显的,当时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漕运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