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 > 南平市 > 什么是惊蛰,惊蛰到人们的生活有那些变化

什么是惊蛰,惊蛰到人们的生活有那些变化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0 13:25:4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惊蛰到人们的生活有那些变化

冬天过去了,春雷响过了,春耕开始了~~~
你说呢...

惊蛰到人们的生活有那些变化

2,happiness中文是什么意思

名词 幸福,快乐,愉快 幸运 恰当,巧妙
欢乐

happiness中文是什么意思

3,古人为什么将冬至作为节日

冬至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据观测这天一年影子最长,人们认为从这时起阳气开始变盛,天开始变得暖和,冬至者春之先声,现在天文学等将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对中国内地而言是偏迟的,农历的冬季是十月到十二月。
纪念介子推(好像是叫这个名)的清明节。有的是传说,比如除夕,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比如:惊蛰就是指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的日子,冬至是冬天日照最少的日子。还有些是纪念神仙的。有的是纪念日,比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七巧节。 如果是节日那原因就多了, 你说得是农历的节气吧。那是根据古时候农民生产作息时间规定的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古人为什么将冬至作为节日

4,agriculture是什么意思啊

agriculture n.[U] 1. 农业,农耕 2. 农艺,农学 词形变化: 形容词:agricultural 副词:agriculturally 名词:agriculturist 例句与用法: 1. I know nothing about agriculture. 我对农业一窍不通。 2. Modern agriculture is spoiling our beautiful countryside. 现代农业正在破坏我们美丽的农村。 3. Agriculture in this country has developed greatly after liberation. 解放后这个国家的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4. A province of southeast China o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Formosa Strait. Agriculture and fishing are important to its economy. Fuzhou is the capital. Population, 27,130,000. 福建中国东南部的一个省份,濒临东海和台湾海峡。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省会为福州。人口27,130,000 英英解释: 名词agriculture: 1. a large-scale farming enterprise 同义词:agribusiness, factory farm 2.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land or raising stock 同义词:farming, husbandry 3. the federal department that administers programs that provide services to farmers (including research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efforts to stabilize the farming economy); created in 1862 同义词: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USDA 4. the class of people engaged in growing food

5,冬至和夏至分别有啥含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夏至 定义:二十四节气之第十节气,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6,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1、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2、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3、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4、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5、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6、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7、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8、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9、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10、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11、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12、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13、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14、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15、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16、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17、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18、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19、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20、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21、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22、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23、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24、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7,每个节气的变化是什麽

立春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 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 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四川盆地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 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  惊蛰  反映自然 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到了惊蛰,中国大部 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 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 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 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小满  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  芒种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  夏至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四川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 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四川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四川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 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 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 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 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中国除了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 秋天景色。对于地处 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四川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 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四川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 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 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四川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四川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 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四川盆地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 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 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 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 小满、 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四川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四川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 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 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 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四川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 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四川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气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四川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学家 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 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四川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 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四川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为北面有 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 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 雨雪,平均气温较 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盆地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 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四川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 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 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四川盆地冬暖显著,隆冬1月,三峡以东霜雪交侵,常有冰冻, 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四川隆冬最冷的地区是 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四川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盆地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不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盆地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 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四川号称“ 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 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大寒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话,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四川盆地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 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四川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省境东、西两部雨量虽然差异不大,但是东部云密雾重,西部阳光灿烂,天气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我听过一个歌谣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忙种开了产,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店,处暑动刀廉。白露烟上架,秋分不养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碴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航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不知有没有帮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文章TAG:什么是惊蛰什么人们的生活

最近更新

  • 母亲对我的爱作文,妈妈给我的爱作文500字

    妈妈给我的爱作文500字第1篇:妈妈给我的爱妈妈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妈妈的爱犹如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妈妈的爱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品读;妈妈的爱就像一汪清水,不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6

  • 领导讲话学习心得,听领导讲话后的感想

    听领导讲话后的感想他实际是在讲怎样做一个好员工。第一,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第二,不要只做我叫你做的,还要做好你应该做的。总的说来,就是要敬业爱岗,要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围绕这些去写吧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6

  • 麦加在哪,麦加在哪啊

    麦加在哪啊麦加的位置改变了现在在彩虹村这个地图右边的1个地图{0}2,麦加在什么地方它属于哪个国家如果从中国北京到麦加应该怎么去http://baike.baidu.com/vie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6

  • 给老公,写给老公离别的话

    本文目录一览1,写给老公离别的话2,写给老公的暖心句子3,我想把我的第一次好好的给我老公他28岁我要怎样让他舒服些4,送什么礼物给老公好呢5,该买点什么送给老公1,写给老公离别的话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5

  •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在工作中的工作情况总结怎么写

    在工作中的工作情况总结怎么写一、工作情况概述、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二、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三、不足、努力方向2,工作汇报怎么写格式怎样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5

  • 怎么锻炼腿部肌肉,怎样可以锻炼腿部肌肉

    怎样可以锻炼腿部肌肉2,如何练腿部肌肉1,怎样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快速短跑,负重跳高,练习速度力量;匀速慢跑,重复多次动作轻负重深蹲,耐力训练;大重量,少于10次的负重训练,如深蹲,腿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5

  • 莱比锡会战,鸦片战争影响最大的有虎门炮台之战、三元里之战

    影响最大的有:鸦片战争中的虎门炮台之战、三元里之战、镇海之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大沽口海战;后来的太平天国战争、上海刀会起义、黑旗军的纸桥大捷、清军重镇南关大捷、马尾海战、台湾省人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5

  • 烦躁图片,郁闷开心不起来总是感觉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郁闷开心不起来总是感觉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病情分析:有可能是心理问题,但也不排除其它疾病,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一下,以便对症治疗,意见建议:2,郁闷咯咋样上图啊上传不上哦上传图片请查看此帖 ......

    南平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