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做不了大师,只不过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们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我曾经为《常德日报》写过一篇题为《关于有偿家教的冷思考》,公开提出“做一个有良知的有偿家教者”的主张,我想,只要有偿家教合情合理合规,又何尝不可呢?我们学校对有偿家教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终坚守这一底线。但是,每次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学生对有偿家教行为都有所反映,上学期又有学生反映有4位教师超规定补课,如果哪一天,你的蝇头小利,让家长和学生们开始鄙弃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可能就是天方夜谭了。
第二,要学识渊博。毫无疑问,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作为百年名校的教师,个个是有才有识的,不然,何以在这里立稳脚跟?不过,在这里,我又想和大家说一个我敬仰已久的大师——陈寅恪(有一种读法读que)。
陈寅恪出身名门,在国外游学十多年,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国著名高校留学,具备有阅读十几种文字的能力,学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问,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鸿儒。五四学生领袖,著名学人傅斯年曾这样评价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归国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四导师”之一,因为他学识的渊博,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被人誉为“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博学多才,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敢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知识,非普通教授和学者所能企及的。传说,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纵观古今,我们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这“四不讲”中任意“一不讲”的有几人呢?如果我们为人师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讲”,稀世名师也当之无愧,岂止受人尊敬呢?
远的说了,我想再说说我们身边的成程老师。我们都知道,成程老师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响的教师,去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他就是一位博览群书、文理兼通的读书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读书心得,他作为知名物理教师,和我谈的最多的还是国学和文学,孔子,老子,庄子,易经甚至佛经,他读出了其中的精髓,给我详尽阐释,甚至常常出口能诵,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语文教师的,自叹不如,不禁想撺掇他开国学选修课,成为我校第一个理科教师开文科选修课的人。这样博学的老师,你说,能不让人尊敬吗?
第三,要形象文明。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期望值比较高,要求也比较严,特别喜欢拿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话。教师的言行失当,常常会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非议,严重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的教师与受人尊敬肯定是无缘的。
莎士比亚曾说:“人类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形象,多么优雅的举止,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像一个天使。”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人类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识,他的学识风范,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应符合“圣贤”的规范。所以教师的社会属性要多于自然属性。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公众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发型、衣着、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师规范和特点,不得随意化,讲究端庄大方,自然得体;教师的谈吐,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词要文雅,规范,不夸大其词,把握好分寸;教师课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现教师气质和风度;教师不应该参加打牌赌博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在细节上还要遵守诸如不在学校等公众场所吸烟、上课不接手机等规定……教师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我们学校的李子绒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优雅姐”,或许就是学生们对教师由衷的敬意。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师范,也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的教师气质让学生们仰望:庄重的仪表,良好的教养,得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恰如其分的礼节。有人誉为他是中国最后的真正贵族,他的父亲是天津著名盐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骄,他父亲还是饱读诗书的“进士”,足以荫庇子孙,他又成了典型的“贵二代”。他是中国罕见的艺术天才,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23个第一,他培养了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李鸿梁等著名艺术家,他就是后来出家专攻律宗成为一代宗师的弘一大师李叔同。